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历史 > 科举:寒门毒士 > 第423章 皇帝的算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听到皇帝这么,李承恩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般滚落,在青石地板上溅开一朵朵水花。

“俗话,下有德者居之。”皇帝沉默良久,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出这句话,“而苏文,无疑是有德之人。你看他治理下的翼州,百姓安居乐业,国富民强、包容四海。这样的景象,朕在位十几年……历朝历代,何曾见过?”

“他,让普之下的百姓活的像人,不再是牛羊。”

“他,让我东方屹立世界之巅,受四海敬仰。”

“因此朕打算,把江山让给他。”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李承恩猛地将额头磕向地面,一声声闷响在空荡的殿中回荡,鲜血顺着他的额角流下,染红了衣襟,“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大梁王朝传承三百年,千万不可拱手让人啊!臣……臣宁可死在这宫墙之下,也绝不愿看到陛下受此委屈!”

唉!崇信皇帝内心一阵长叹,那叹息沉重得仿佛要将他单薄的身子压垮。

他何尝愿意将这万里江山拱手相让?

可现实已经将他逼到了绝境。

想起那日在梁上系好的白绫,想起那纸已经写好的遗诏——朕之江山,卿可自取……如今这番话,不过是为这不可避免的结局,添上最后一份体面。

此外,这万里江山。

与其让给那个残暴的迎王,不如让给苏文。

此前朝堂上接到的急报还历历在目:迎王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对那些士绅斩尽杀绝,对皇室更是残忍至极,竟将一位藩王活活煮了……

若是苏文接手这江山,以他治理翼州时对百姓的仁厚,对海外各国的宽容,想来不会如迎王那般大肆屠戮草菅人命。

各藩王及其子嗣,或许还能在这乱世中求得一条生路。

大梁王朝前面两位先皇的临终遗言,都是让后继之君效仿尧舜,将皇位禅让以保全皇室。

可惜他们,包括他自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禅让对象,才导致今日皇城陷落,宗室蒙难,彻底跌落万丈深渊。

如今,苏文的出现,终于让他找到了这个可以托付的人。

想到这里,皇帝竟莫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这十几年来,他何曾有过一日安眠?

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清流党争的夹缝中求存,为永远凑不齐的军饷、赈灾银发愁夙兴夜寐,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鬓角已染霜白。

他活的很累、很苦、很艰辛。

如同在牢笼里挣扎的困兽。

如今放下这千斤重担,或许反倒能过几日安稳日子了。

他熟读史书,深知一个道理:王朝败亡之际,皇室若能保全性命,已是上最大的恩赐。

“朕,把江山让给他,也是顺应人。符合上有好生之德。”皇帝轻声道,目光望向殿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空。

“陛下,万万不可失去志气啊!您一定要振作起来,”李承恩泣不成声,额头上的血迹已经凝固,声音嘶哑得几乎不出话,“只要陛下还在,大梁就还有希望……”

“如今京城虽然已经陷落,但还有金陵旧都没有被贼寇攻占。”

“如果陛下驾临旧都金陵,重新建立朝廷,金陵臣民必然箪食壶浆相迎。金陵有富庶的江南之地,物阜民丰,且江南乃诗书之地,必然不会缺少忠于大梁王朝的义士。到时候陛下再号召下仁人志士、各路藩王举兵北伐。”

“太祖当年北伐三年即成功,陛下未必不能!”

“唉!”崇信皇帝一声叹息,心想你恐怕不知道,京城朝堂上最大的势力就是江南士绅势力,就是他们把大梁王朝逼上绝路的。

如今到他们的大本营去做皇帝,还能希望借助他们复兴大梁王朝?

皇帝猜测,自己到了金陵之后的情况是这样的:

江南士绅势力绝对也会尊奉大梁皇室为下共主,毕竟他们需要一个皇帝——军不可一日无帅,国不可一日无主。

没有王朝和皇帝,他们就是一群丧家之犬。

江南士绅当中没有任何一人有自立为王,取大梁而代之的实力和魄力。此时他们自立为王,就是冒下之大不韪,沦为和迎王一样的贼寇。

他们都是聪明人,不会这么干。

但是——他们也只是表面尊奉皇室而已。

在江南、他们的大本营当皇帝,日子恐怕比京城过的还要艰难。

妥妥的傀儡。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身为亡国之君,江南士绅会不会不让自己继续当他们的傀儡,而是另外选一位‘清白’的藩王?

自己梅山上吊,导致皇城陷落的消息早就传遍下,名声早就臭了。

终上考虑,到金陵去,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朕……觉得,此策,似乎可以一试。”良久,经过再三的权衡,皇帝的话终于出口。

之所以口是心非,到底还是因为——对皇权的极度不舍。

九五之尊,掌下权的诱惑,谁愿意轻易放弃?即使,明知道前方是火,飞蛾也要义无反顾扑过去。

况且,这江山还是他祖辈传下来的,传了将近三百年。

他不愿意承担导致下倾覆,披发覆面,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罪责。

简单的,他还对自己的王朝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陛下若幸金陵,何不携苏文同行?他治下翼州兵精粮足,若得其率勤王之师护驾,必可瞬间稳定江南局势,震慑那些世家豪族。”

“只是……”皇帝幻想着苏文率军随行的场面,仿佛已见江南士绅俯首帖耳的模样,“他……会愿意么?”

“老臣愿以忠义之,劝其同校”李承恩郑重叩首。

“行,你去试试。”皇帝点点头,“如果他愿意勤王,功成之后,朕愿意封他为护国公,世袭爵位,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总之,他想要什么朕就给什么。”

“此外,朕存在翼州的一千万两黄金,四千万两白银,可以任由他用,充当军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