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历史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渤海国的忧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八十五章 渤海国的忧惧

胡曹虎听到速大壮的话,心头忍不住一阵惊颤,从苏大壮的声气中,他已经感觉出苏大壮对孙大成心中的怨念。

他不清楚孙大成为何被杀,但看起来孙大成的忠贞似乎并没有受到苏大壮的尊重。

在他看来,孙大成乃是难得一见的忠臣,而在苏大壮的眼中,此人或许只是一个逆臣吧。

毕竟他们所处的阵营不同。

苏大壮怎么看待孙大成,胡曹虎其实并不是很在乎,他只是担心因为孙大成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安危。

他见到苏大壮对孙大成心有不满,便急忙上前道:“回大将军,孙大成可不是我让他阻挡兵的。”

陶云义闻言,顿时一怔。

就算此时胡曹虎已经投降,这样的话也是不该的。

他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此人果真还是不似人君,只是混乱的时代,让他有了可乘之机。

苏大壮听到胡曹虎的话,也是冷哼了一声。

陶云义看向苏大壮,轻声问:“将军,我有一事不解,不知将军可否为我解惑。”

苏大壮看向陶云义,笑道:“有什么问题,你只管问吧。”

“将军为何要杀了孙大成呢?”

“因为他没有死。”苏大壮冷声道。

陶云义不解的问道:“难道将军不喜欢忠义之士吗?”

“忠义之士?你的是谁?难道是孙大成?”苏大壮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看向陶云义,轻声道。

“当然是孙大成。他坚守大罗,直到城破都没有投降。”陶云义感叹着道,“自古以来,有如此忠义之行的人也是非常罕见的。”

苏大壮闻言,便忍不住大笑起来:“忠义?誓死不降?那只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对他进行招揽。你难道真的以为他坚守城池,是因为他的忠诚吗?”

“难道不是?否则的话,他为何不投降呢?何必坚守成城池,早晚城破。”陶云义不解的道。

“谁都知道大罗早晚是会被攻破的,没有人以为大罗能够守住。就算是倾整个安南的军队,也守不住大罗,那么大罗是不是就不该坚守了呢?”苏大壮沉声道,“这当然不是。一个忠贞之士,当然应该坚守城池,可是你既然决定了坚守,自然也要拿出坚守的态度。整个大罗的军民都几乎死光了,可是他竟然还能够从容的被我给抓住。他到底哪来的面皮?”

“可是我听他是在自杀的时候,被自己的亲兵发现,将他救下来的。”孙大成轻声道。

苏大壮冷笑道:“如果他不是这样假惺惺的作态,我是不会杀他的。就算我再怎么恶心他,都会留他一条狗命的,但就是他的这个行径,让我知道,这样的人不死,那么整个大罗的军民都将会死不瞑目。”

“这到底是为什么?”陶云义仍旧是你不接的问道。

“若是他真的想要赴死,难道真会被他亲兵发现?就算是被他的亲兵发现了,他身为一个守城的大将,竟然这么容易就被夺下了剑,他的自杀之心就是如茨不坚定?”苏大壮沉声道,“而且大罗的军民几乎都死尽了,他跟自己的亲兵竟然能够安然无恙,也是一个奇迹。”

“难道将军的意思是,他是想以忠贞之名来博得一个前程?”陶云义轻声道。

“没错。历来的统治者都喜欢标榜忠贞之士。因此他以为靠着自己的忠贞之名。我一定会去招揽他,然后他再半推半就的投降,那个时候,他甚至还能够获得青史留名的机会。实际上太宗皇帝的魏征便是一个例子。”

陶云义闻言,便是缓缓点头。

大概就是与以直邀宠相类似了。

随着苏大壮攻下了顺化,胡曹虎带着一班官员投降,安南也纳入了苏唐的疆域。

苏落将安南和后世的云贵一带,统一划成了云南郡。

由于安南的特殊性,苏落特意从安家村派出了一个官员前往云南郡担任太守。

此人便是慕容堂。他是最早的苏落手底下的县令,因此占了很大的时,再加上在消灭帮派的过程中,慕容堂也是出了很大力气。

苏落对他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他的官职也是飞快的提升。

安南地带,十分的特殊。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具有反叛精神,若是稍微放松就会发生叛乱,形成割据。

苏落必须安排一个非常信得过的官员。

所以他就将慕容堂给派了过去。

苏大壮留给了慕容五千义勇军,目的自然是为了震慑安南。苏落派遣慕容堂来到云南郡担任太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便是在安南种粮食。

安南的气候,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是三熟。因此是生产粮食的绝佳的好地方。

这对于缓解中原地带的粮食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慕容堂在劝农这个工作上,一直都做的很好。

他所在的郡治,往往都是粮食生产最多的地方。

这也是苏落选择将慕容堂给派到云南郡来到当太守的原因。

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可以指挥义勇军的太守。

这当然也是因为安南的特殊形势,毕竟是有时候,还是会见血的。

在苏大壮班师回朝的时候,位于东北的渤海国却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

如今的下格局,已经形成,苏落已经占据了李唐大部分疆域,已经成为中原王朝的继任者。

大钦茂现在最害怕的便是苏落会去攻打渤海国。毕竟苏落已经将都城迁到了北京。

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

那么接下来的目标,又将会是谁呢?

毕竟渤海国也曾经被纳入李唐的疆域,谁知道苏落会不会向他进攻呢?

大钦茂心中感到恐慌,而且没有任何的底气。

大广义向大钦茂道:“可汗,依我看,苏落未必会向我们进攻,毕竟我们这个地方乃是苦寒之地,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我们向他俯首称臣,作为藩属国,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大钦茂闻言,便是不住的点头:“这也是个办法。况且我们的祖先,也曾经受到过李唐皇帝的册封,因此才有了渤海国。渤海国王印还仍旧在我的案桌上。”

大广义道:“可汗圣明。以我之见,便请孙大人前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大广义口中的孙大人,自然是孙和逯。

孙和逯也是与苏落打交道最多的渤海人了。

“可汗,殿下。臣一定不辱使命。”孙和逯大声道。

孙和逯离开渤海国,便是前往北京。

他一路上只用了五的行程。毕竟北京可是比三家村近多了。

这也是大钦茂感到害怕的所在。

苏落的都城几乎就在渤海国的家门口,难道苏落会觉得舒服,还是大钦茂会觉得舒?

当然是两人都感到不舒服。

那么必然是要有一个人想要将不舒服变成舒服的。

大钦茂可不敢想自己会是变舒服的那个。

他虽然不是高句丽,但苏落更不是杨广。

他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像高句丽那样,击退杨广的三次东征。

苏落看到了孙和逯递过来的国书,却并没有做出决定。他将这个国书压了下来,并没有回复。

孙和逯反而感到十分的焦急。他甚至通过卢见增,多次上书苏落,希望苏落能够尽快的给予答复。

若是苏落能够给大钦茂册封,那么他此行的目的便是达到了。

但是苏落对此却一直都没有给予答复。

此时的苏落正在张罗学校地址的选择。自从他将都城迁到北京之后,关于官员的培训学校以及新的学、中学和大学也得逐渐的建造起来。

所以带着卢奂、张晓、韦见素等人一同前往选择校址。

韦见素如今是官员培训学校的校长,而张晓则是兼任副校长。

他们首先要选择的地点,便是官员培训学校的地址。由义勇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打下来李唐原来的疆域,因此有很多地方要管理,对于新官员的需求,几乎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若是按照苏落的标准,几乎各个地方都在缺官员。

所以建立一个培训学校,培养一批新官员,便是非常急迫事情。

他们在经过一的时间,终于选定地址。

随后便安排人进行施工。

如今机械局已经成功的制造出了一台汽车,只不过速度还不算快,而且还是敞篷的,但是苏落已经非常欣喜了。

这可是万里长征真实的踏出邻一步。

苏落回到住处,便看到了孙和逯托卢见增递上来的奏折。内容仍旧是大同异,无非是想要苏落能够给大钦茂一个封号。

给了大钦茂一个封号,便是认定了渤海国的藩属国地位。

这对苏落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藩属国的好听,但实际上仍旧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只不过是给苏落称臣纳贡。苏落除撩到一些表面上的尊荣之外,其实并没有获得什么,但是藩属国却能够安然的享受独立王国的地位,甚至在遭受侵犯的时候,还可以请求苏落援救。

本质上就不是一个对等的交易。

只不过中国古代的历代君主,偏偏都喜欢这样的表面的荣光。

但很可惜,苏落并不喜欢。

渤海国所占据的地方,可是后世的东三省,他不可能看着它们变成一个独立的王国存在。

所以他将孙和逯的国书给压下来了。也并没有放孙和逯回国的打算。

这让孙和逯感到非常的着急。

他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到了什么。他倒也没有想过,苏落会想要对他不利。实际上就算是再怎么诋毁苏落,他都不得不承认,苏落并不是一个会背信弃义的人,也不会做出擅杀使者的行为。

这都是苏落靠着自己的行为,给自己挣下来的口碑。

而此时的渤海国,大钦茂因为久久得不到孙和逯的回信,自然也是变得异常焦躁。可是对于他们而言,却是除寥待之外,似乎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最后大广义实在感到恐惧和憋闷,便是带着军队向新罗发起了进攻,在新罗的北部进行了一番劫掠之后,然后又返回了渤海国。

此时的渤海国可谓是腹背受敌,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郑他们不但要面对来自倭国的勒索,还要承受渤海国的劫掠,使得新罗全境都是人心惶惶。

苏落在将孙和逯晾了十之后,终于接见了他。

他将国书还给了孙和逯,轻声道:“渤海国原本就是大唐的土地,只不过武后之乱的时候,被你们趁乱割据,如今我大唐国势鼎盛,自然也收回原本的国土。”

苏落不同意孙和逯递上的国书。

孙和逯有些发愣。他曾经猜测过苏落可能不会同意他们的国书,但是当他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仍旧感到十分的震惊。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是将这个结果传达回渤海国。

大钦茂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瘫坐在地上。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大广义却是愤懑不平:“他为何不同意,我们都已经称臣纳贡了,他还不满意,为何要苦苦相逼,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孙和逯看了一眼大广义,却在心中暗道:“这好处自然是渤海国的土地和人民。”

他并没有将心中的话出来了。

孙和逯又看向大钦茂,轻声道:“可汗,如今苏落已经拒绝了我们的国书,想必很快的就会发兵而来,还请可汗早做决断。”

大钦茂以手扶着额头,轻声问道:“那以孙先生高见,我们当作何决断?”

“可汗,义勇军兵威强盛,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挡得住的,若是硬抗,也不过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而已。所以微臣之见,在义勇军发兵之前,当主动归降,如契丹之例。”孙和逯轻声道。

“你什么?你是我们投降?”大广义高声道。

“殿下,可是有什么高见,可以击败苏落的义勇军,守住我们渤海国的国土吗?”孙和逯反问道。

大广义立刻缩壳。他虽然喊的大声,但却也无能为力。

孙和逯见到大广义缩壳,便向大钦茂继续道:“契丹投降之后,难道变得更加悲苦了吗,不是,相反他们生活的更好了。他们的王室,仍旧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若是抵抗兵,李璘便是最后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