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壮在平定川蜀之后,并没有在川蜀的确停留多长时间。他留下来了两个营的兵力,在川蜀的确进行剿匪。他则是带着义勇军继续往南,准备进攻安南。
安史之乱前,这个地方还是属于大唐的疆域。李唐在这儿设置了安南都护府,管理着这片土地。
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安南节度使却是割据自治,成为一方军阀。
甚至最后他还自称国王,建立了安南国。
国王胡曹虎甚至向苏落称臣,并希望得到赐封。
但是苏落将这个使者给扣下了,也并没有给这个胡曹虎下发什么表文。
尽管这个使者,多次向苏落上书,但是苏落却根本不予理会。
安南,旧称交趾,从汉代开始,便是中原王朝的管辖疆域,岂能容这般宵肆意建国。
尽管胡曹虎并没有称帝,但是苏落对于这样的行为仍旧是大为光火。
他传令给苏大壮,命他前往安南,将其平复。
尚在三家村的侍者,对此却是一无所知,他不停的向苏落上书,想要得到苏落的的赐封。
此时的苏落,则是完全顾不上这个使者的上书,因为他正准备前往北京了。
政务院如今已经完工,三家村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作为都城存在了。
但三家村也并是就此衰落下去。
此时的三家村已经是个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了。
而且他也是作为陪都存在的。
原先的工厂,也仍旧会留在三家村。
只不过各个研究院都将搬迁到北京。因为靠近苏落,这些研究才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
随着苏落的搬迁,回鹘也派使者前来归附。
苏落同意了回鹘的归附,并将回鹘纳入了直接的管理。
他将整个回鹘名为北郡。
于是他最北的疆土便到了北海。
如今的北方,便只剩下渤海国了。
至于朝鲜半岛,新罗正遭受倭国的蹂躏。
苏落对此并没有进行制止。反正倭国再怎么蹦跶,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只要他们能够每年交上一百万两的白银,他们在新罗做出什么样的勾当,苏落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此时的苏大壮,则是带着军队过了两广,直逼安南。
顺化城内,胡曹虎跟自己的臣属则在商讨政事。
他们最重要的政事,便是获得苏落的赐封。
毕竟此时的中原大地,苏落已经是唯一的皇帝。
只不过他们派出去使者已经的过去快有半年的时间了,但却仍旧没有得到任何的反馈。这让他们感到有些担心。
“曹顺已经去了快要半年了,不会是出现什么意外吧。”胡曹虎的一个丞相道。
这个丞相名叫胡云贵,跟胡曹虎算是个本家。
“自古以来,凡是外国前往中国称臣,都会受到皇帝的赐封,难道苏落打算破坏这个规矩吗?”另一个丞相,名叫陶云义的道。
“难道苏落这样做出这样有违大义的举动吗?这岂不是有违朝上国的传统?”胡云贵轻声道,“就算是是苏落想要这样做,难道大唐没有忠臣了吗,不会向他劝谏吗?”
胡曹虎听着众饶议论,却是感到无比的烦恼。这些臣属完全拿不出一个主意。
最终还是他决定,再次向三家村派出一个使者,务必要得到中原皇帝的赐封,这样的话,他们才能够名正言顺的统治这片土地。
为了这次出使能够获得圆满的结果,他们在讨论了一一夜的时间后,最终还是决定派遣胡云贵前往出使。
他们认为规格越高,获得赐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胡云贵不但是丞相,还是胡曹虎的本家,属于王室贵耄这个身份,一定能够让苏落看到他们的诚意。
但是胡云贵还没有离开顺化,他们便得到了一个惊饶消息。
那就是义勇军已经攻下了大罗,正朝着顺化城而来。
于是胡曹虎这些人,登时感到了恐慌。
他们虽然地处南部边陲,但是也是听过义勇军的威名的。
那可是被传成兵将的军队。
苏大壮攻打大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大罗的抵抗竟然如此坚韧。
苏大壮此行携带了七十架山炮,对着大罗进行了猛烈的炮轰。
整个大罗几乎是的变成了废墟,但是大罗的守将却仍旧不肯投降。
大罗城的尸体,都已经能够将城墙盖起来了,但是这个守将却仍旧是不肯投降。
苏大壮心中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想不到这个的守将竟然是这样的硬骨头。
苏大壮也没有丝毫的同情,既然你不投降,我就用炮一直轰炸。
他足足在大罗轰炸了七的时间,最终大罗的城防彻底崩塌,原本的士兵也几乎消耗殆尽。
这个时候,苏大壮才命令义勇军开始攻城。
整个攻城作战,是非常顺利的,因为整个城里,几乎已经没有多少活人。
苏大壮带着卫兵,来到了将军府。
他听到里面传来哭爹喊娘的声音。
原来这个将军孙大成,因为城池没有守住,便打算是自刎,结果却被他的亲兵给抢了下来。
苏大壮冷笑一声,便走了进去。
原本正在痛哭的大罗的官员,此时却都沉寂下来。
他们看着走进来的苏大壮,大气都不敢喘。
“你们谁是守将?”苏大壮轻声问道。
“我是。”孙大成上前一步道。
“你为何不投降,而抗拒兵?”苏大壮冷声问道。
“我身为安南王的将领,自然应该尽忠报国,岂能苟且投降。”孙大成昂首道。
“你既然想要尽忠,为何现在还活着?”苏大壮冷声道。
孙大成闻言一愣。
“孙将军原本要自刎来着,幸亏亲兵发现,将宝剑给夺了下来。”底下的官员急忙道,“否则孙将军忠义之身,便将成为一具尸首了。”
苏大壮闻言,却是忍不住冷笑道:“我用大炮轰了七的时间,而今整个城池,已经毫无人烟可言。你们明明根本不可能守得住这个城池,你为何还要守?你若是守也就罢了,可是全城的人都死了,你为何没有死?你想要自刎?开什么玩笑,我的大炮都没有炸死你,难道一柄宝剑就能够杀了你?”
众人闻言,皆是面面相觑。他们已经听出,苏大壮的声气不好。
而孙大成更是面色紫红,眼珠子都要突出来。
“我奉忠义守城,难道也错了吗?”孙大成沉声道。
苏大壮冷笑道:“你既然忠义,为何全城的人都几乎死光了,你却没有死?你莫非是以为你靠着全城百姓的性命,博得自己一个忠义的名声,便能够让我礼贤下士,对你进行劝降吗?我告诉你,像你这种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将全城的百姓作为进身之阶的沽名钓誉之辈。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惜。”
“你。”孙大成闻言,只觉得五雷轰顶。他想要破口大骂,却一时间不敢出口。
苏大壮看着孙大成的丑态,便高声道:“来人,将这个贼子给我押出去,直接午门斩首。”
随即便有两个士兵走了出来,将孙大成架住,直接带了出去。
而剩下在屋子的这些官员,也都一个个的感到恐惧,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像是苏大壮这样的将领。
苏大壮淡淡看了一眼这些官员。便冷冷的道:“将他们也都给我叉出去。在午门斩首。”
苏大壮并没有在大罗停留,而是直接前往顺化。
在大罗发生的事情,也很快传到了顺化。
胡曹虎忍不住大哭起来,高声道:“孙大成,乃我之苏武也。”
陶云义听着胡曹虎的哭喊,却没有丝毫感同身受。他甚至觉得孙大成似乎太残酷了一些。
整个大罗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他却还能够活到城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他甚至想不通,为何他能够在全城百姓伤亡殆尽的情况下,还能够活下来的。
他总觉得事情有些怪异。
“陛下,如今义勇军即将兵临城下,微臣以为,我们当及时迁都为好。”陶云义道。
“迁都?”胡曹虎闻言,立即停止了哭泣,轻声问道。
“是的,陛下,如今义勇军已经要兵临城下了,难道我们还要跟她们进行对抗吗?”陶云义轻声道,“别顺化只有五万守军,就算是有十万守军,难道就能够挡得住义勇军吗?要知道在大罗也是有着五万军队的,可是结果又如何呢?不但全军覆没,甚至整个城市都没有剩下几个人。若是我们也跟大罗一样,坚持抵抗义勇军的话,恐怕顺化也将的面临这个局面。”
胡曹虎闻言,登时面色阴沉。
但他也没有反驳陶云义的话,因为他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挡得住义勇军的进攻。
“可是就算我们迁都了,又能迁到什么地方去?”胡云贵道,“若是我们迁都之后,义勇军继续向我们进攻呢?难道我们还要继续迁都吗?迁来迁去,迁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陶云义心中颇为惊讶的看向胡云贵,轻声问道:“胡大饶意思,难道是想要固守顺化吗?”
他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胡云贵竟然还有这样的胆气。
之前议定由谁出使的时候,他其实是不愿意前去的。
毕竟出使是个危险的工作。尽管有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但实际上任何使者几乎都很难有好的结局。
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触怒对方的君主,从而使得自己面临险境,或者是自己的君主,故意惹怒对方,结果出使的使者便成了替罪羊。
幸亏胡洛从来没有杀过使者,而且都会对使者非常客气,甚至还会给予他非常丰厚的待遇。
胡云贵才最终同意前往出使。
结果在义勇军兵临顺化的时候,他竟然敢于抵抗义勇军?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意外。
“抵抗?我们能够挡得住义勇军吗?无非是得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自量力而已。”胡云贵大声道。
陶云义闻言,便是更加感到奇怪了。
“那以胡大饶意思。该是如何做呢?”陶云义轻声问道。
“当然是直接投降了。”胡云贵一脸鄙夷的看向陶云义,高声道,“难道我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安国本就是大唐的国土,我们投降之后,也不失为安乐公。何必要抵抗兵呢?”
陶云义闻言无语,果然这才是胡云贵应该做出的事情。
胡曹虎闻言,登时怒道:“混账,我堂堂一国之主,岂能轻易投降?”
胡云贵闻言,便是忍不住大笑道:“轻易?面对义勇军还有轻易的法?若是你们想要迁都的话。我自然也会举双手赞成,反正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早晚而已。你呢,陶大人?”
陶云义并没有接腔。他当然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除非他们能够找到对抗义勇军的办法。但是现实是根本没有这样的办法。
若是有这样的办法,义勇军也不会出现在安南的境内。
“陶大人可还有什么良策?”胡曹虎看向陶云义轻声问道。
陶云义淡淡的看了一眼胡云贵,便向胡曹虎道:“陛下,微臣也以为胡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此时投降,或许还不失为一个安乐公,若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之地,那个时候投降,恐怕就没有什么好结果了。”
胡曹虎闻言,便轻声道:“我可否以归附为名,而仍旧成为安南的最高长官吗?”
他的意思是进行交换,他以安南归属于苏唐为条件,让他成为后世土司一样的存在。
“那义勇军来到顺化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陶云义轻声道,“若是想要投降,就不要去想什么条件了。还不如乖乖的听从他们的安排。况且我们真的有讲条件的的条件吗?”
胡曹虎闻言,登时沉默了。他知道陶云义的很对,他们的确没有任何讲条件的基础。
他们甚至连守住顺化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条件呢?
他淡淡的看了一眼陶云义,轻声道:“你替我起草一份降表,送给义勇军吧。”
“好的,陛下。”陶云义道。
义勇军兵临城下,胡曹虎打开城门迎接。
城内的五万军队,都被拉出了城外,同时他们的盔甲武器也都被卸了下来。
苏大壮笑着看向胡曹虎,轻声道:“还是胡先生深明大义。不像孙大成那般令人感到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