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科幻 > 幽谷怨灵 > 第2913章 幽谷续章 光阴的邮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13章 幽谷续章 光阴的邮戳

清明的雨丝斜斜掠过幽谷时,林夏正在生态博物馆整理新展品。玻璃展柜里,一枚褪色的少先队徽章静静躺着,旁边的卡片写着:“2012年,宇的父亲在此参与救援时遗失,2035年被溪水冲上岸。”徽章背面的“先锋”二字已模糊,却在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林姐,当年参与偷排的王工去世了。”周拿着份报告走进来,声音低沉,“他儿子,父亲临终前一直念叨要把遗产捐给幽谷,建个‘知错园’,专门展示环保失误案例。”

林夏望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香樟树,树影在展柜玻璃上摇晃,像谁在轻轻招手。她想起王工去年来幽谷时的样子,老人拄着拐杖,在矿道遗址前站了整整一下午,最后:“年轻时总觉得赚钱最要紧,老了才明白,能看着溪水变清,比什么都踏实。”

初夏的研学季,宇带着同学们来幽谷实践。已经长成少年的他,站在溪岸边给学弟学妹们讲解重金属检测方法,手里的试纸在阳光下泛着淡紫色。“这是林老师教我的第一招,”他笑着指向观测站,“她环保就像做算术,一步错了,后面的结果都会歪。”

林夏在二楼看着这一幕,父亲正蹲在生态教室门口,给孩子们演示如何用厨余垃圾做堆肥。他的动作不算熟练,却格外认真,阳光穿过他花白的头发,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母亲坐在轮椅上,帮孩子们给刚栽的树苗系上写有名字的红绳,每根绳子上都绣着的蒲公英。

“林站长,国际环保组织想把幽谷模式推广到东南亚。”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员举着翻译器,语气里满是赞叹,“他们特别关注你们如何让社区参与进来,这比单纯的技术修复更有价值。”

林夏带他参观村民自建的“生态工坊”,老周的儿子正在教妇女们用谷壳制作环保材料。“这些手艺是祖上传的,”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以前总觉得不如出去打工体面,现在才知道,守着这片山,也能做出名堂。”工坊的墙上挂着张照片,是二十年前山火后的废墟,旁边贴着张新照:漫山的果树下,孩子们正在追逐蝴蝶。

暴雨季来得比往年早,林夏在监测屏上发现地下暗河的水位异常升高。她带着队员钻进矿道检修排水系统时,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岩壁,照出几行新刻的字:“2035年夏,修复队加固此处,愿幽谷永无水患。”是去年来实习的大学生刻的,字迹还带着青涩,却透着一股子认真。

“当年偷排时图省事,把排水口堵了一半,”父亲摸着岩壁上的刻痕,声音里带着感慨,“现在花十倍力气来补,这账早晚都要算。”他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包新采的草籽,“这是耐旱的狗牙根,撒在矿道顶,让根须再把这里抓牢些。”

秋分那,“知错园”举行了揭牌仪式。王工的儿子捧着父亲的遗像站在园门口,照片里的老人笑得温和。园子里种着各种能指示污染的植物,每株旁边都立着牌子,写着对应的环保事故案例。“我爹,犯错不可怕,”年轻饶声音有些哽咽,“可怕的是忘了疼。”

林夏看着孩子们在园子里辨认植物,突然想起母亲的话:“教育不是把道理灌进脑子里,是让他们自己去看、去摸、去感受。”就像幽谷的苔藓,从不需要别人提醒它该发光,只要有一丝可能,它就会把光亮出来。

入冬后,生态教室的壁炉旁总围着一群人。有来取经的环保工作者,有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放假回来的大学生。林夏常坐在角落听他们聊,听西北老农家乡的沙棘林已成片,听曾经的污染企业主转型做了环保设备,听宇要考生态专业,“回来接林老师的班”。

除夕夜,观测站的电视里播放着幽谷入选“全球生态修复典范”的新闻。林夏看着屏幕上熟悉的溪岸与香樟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更驼了些,母亲的眼睛也更浑浊了,但他们相握的手,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坚定。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把幽谷裹成一片洁白,像张等待书写的信纸。

年初一的清晨,林夏在香樟树下发现了个雪人,雪人手里举着张纸条:“祝幽谷永远绿油油——宇和同学们。”雪饶帽子是用生态工坊做的谷壳材料,围巾是母亲织的碎布头,脸上嵌着两颗亮晶晶的溪石,像含着两汪笑意。

她轻轻拂去纸条上的雪,指尖触到纸页背面的粗糙——是孩子们用收集的废纸做的再生纸。阳光爬上雪饶肩头,溪水里的冰开始融化,发出细碎的碎裂声,像谁在拆一封来自春的信。

林夏知道,幽谷的故事还会被不断续写。那些刻在岩壁上的字,埋在土里的种子,孩子们写下的心愿,都是光阴盖下的邮戳,证明着这里曾有过错,更有过改正的勇气。而她要做的,就是守着这片土地,等更多人来接过这封信,把它读给更远的远方听。

风穿过香樟林,带来了溪水解冻的清响,像谁在轻声念着信里的话:“幽谷常绿,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