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N次元 > 探梦缘 > 第373章 釜底抽薪破僵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3章 釜底抽薪破僵局

苏文远留下的残信,如同在漆黑的长夜里划亮的一根火柴,虽然微弱,却瞬间照亮了脚下狰狞的陷阱轮廓。亲灸身份,被迫胁从的无奈,以及那指向贤太妃旧部与某个“身份极高、隐藏极深”之首脑的线索,让柳黛烟在悲愤之余,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明悟与决心。

舅舅苏文远,并非单纯的敌人或棋子,他是一个被拖入漩涡的可怜人,一个在亲情与胁迫间痛苦挣扎的牺牲品。他最终选择留下这封残信,或许正是内心深处那点未曾泯灭的骨血亲情与良知,在生命最后时刻的爆发。

“贤太妃旧部……身份极高……”柳黛烟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脑海中飞速掠过所有可能与贤太妃沈氏关联的宫廷内外人员。贤太妃母家早已败落,其父兄皆在清算中或死或流,不成气候。那么,所谓的“旧部”,更可能是指她当年在宫中经营多年所笼络的太监、宫女,以及那些在朝中与她利益勾连、却侥幸未被彻底清洗的官员。

而“身份极高”这四个字,更是让她心头沉甸甸的。能在宫中乃至朝堂拥有极大能量,行事如此周密狠辣,连番灭口而影卫难以追踪,这样的人,屈指可数。

她将残信的内容,以及自己的分析,毫无保留地通过惊蛰传递给了李越。兹事体大,已非她一人所能应对,必须帝后同心,方能与那潜藏的巨鳄抗衡。

紫宸殿内,李越看着那抄录来的残信内容,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早已料到对手不简单,却也没想到,其根基竟如此之深,竟能与二十年前的宫闱旧怨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

“贤太妃……沈氏……”李越指尖敲击着御案,发出沉闷的声响,“她人都死了这么久,阴魂还不散吗?”他看向垂手恭立的影卫统领,“当年清算沈氏一党,可有漏网之鱼?尤其是宫内的,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掌握着某些秘密的老人?”

影卫统领沉吟片刻,回道:“陛下,当年涉及贤太妃谋逆案,宫内宫外清洗甚严,明面上的核心党羽几乎一扫而空。但……确有一些边缘人物,或因证据不足,或因牵扯不深,得以保全。其汁…包括几名早已放出宫荣养的老太监和老嬷嬷,以及……一些在沈氏倒台前便已因各种原因调离或‘病故’的宫人。若要细查,需费些时日。”

“查!给朕一个一个地筛!尤其是那些‘病故’和提前放出宫的,重点查!”李越断然下令,“另外,加大对各王府、公侯府邸,乃至……几位皇叔府上的监控。”他最后一句,得极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寒意。身份极高,除了朝中重臣,宗室亲王,亦是嫌疑所在。

“是!”

“还有,”李越补充道,“那个屡次出现的‘斗笠男子’,通缉力度再加一倍!朕不信他能飞遁地!”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帝都的暗探系统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然而,对手显然也察觉到了风声鹤唳,变得更加谨慎,如同蛰伏起来的毒蛇,不再轻易露出獠牙。韦睿如期离京,返回南境,一路平静,再无波折。那书人之死,也成了无头公案。苏文远案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

就在这看似停滞的时刻,柳黛烟却决定不再被动等待。对方接连灭口,斩断线索,无非是想让她和李越无从下手,陷入焦虑被动。她偏要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出击,打乱对方的节奏!

突破口,就在那“幼妹”苏文秀身上!

舅舅在信中明确提到,他是因幼妹文秀被挟持才被迫就范。那么,找到苏文秀,不仅是完成舅灸遗愿,更可能从她那里,得到关于胁迫者的线索!

她再次动用了坤宁宫的力量,绕过官面上的渠道,通过一些隐秘的民间关系,将寻找苏文秀的指令,悄然发往苏州。她相信,只要人还活着,只要那幕后黑手还想留着这张牌,就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她对宫内与贤太妃相关的旧人排查,也并未放松。借着整顿宫务、体恤老仆的名义,她命内廷司重新整理了所有宫饶档案,尤其是那些历经两朝、年岁已高的老人,无论是仍在宫中任职,还是已放出宫荣养的,皆造册记录,并派人以探望、赏赐的名义,暗中观察询问。

这一日,一份来自浣衣局的普通名录,引起了她的注意。名录上记录着一名姓钱的老嬷嬷,年近六十,曾在贤太妃宫中做过一段时间的粗使宫女,贤太妃倒台前半年,因“年老体衰”被恩准放出宫荣养。按例,这类低等宫人放出宫,内廷司并不会过多关注。但柳黛烟却注意到,这钱嬷嬷的籍贯,竟是苏州!

又是苏州!

柳黛烟的心跳陡然加速。一个曾在贤太妃宫中服役的苏州籍老宫人,在贤太妃倒台前被放出宫……这会是巧合吗?

“谷雨,”她立刻吩咐,“去查清楚这个钱嬷嬷出宫后的下落,现在何处?家中还有何人?”

谷雨领命而去。两日后回报,钱嬷嬷出宫后,并未返回苏州原籍,而是在京郊一处镇赁屋而居,深居简出,靠着宫中赏赐和做些针线过活,并无亲人往来。

“准备一下,本宫要出宫,去见见这位钱嬷嬷。”柳黛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娘娘,此事是否太过冒险?是否先知会陛下?”惊蛰担忧道。

“不必。”柳黛烟摇头,“陛下如今重心在前朝与那‘斗笠男子’身上,此事尚无把握,不宜过早惊动。本宫微服而去,有你们护卫,速去速回,当无大碍。”她必须亲自去,有些话,有些细微的反应,只有当面才能判断。

李越近日因边关几处不大不的摩擦以及朝中关于漕运改革的争议,确实忙得焦头烂额,来坤宁宫的次数都少了。柳黛烟不欲再给他增添烦忧。

三日后,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在几名乔装打扮的精锐护卫(包括惊蛰谷雨)的簇拥下,悄然出了皇城,驶向京郊。

钱嬷嬷居住的镇距离京城约三十里,民风淳朴。按照打探到的地址,马车在一处略显破败的院落前停下。柳黛烟戴着帷帽,在惊蛰的搀扶下下了车,示意护卫散开警戒,自己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良久,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眼神浑浊的老脸,警惕地看着门外这群不速之客。“你们找谁?”

“请问,是钱嬷嬷吗?”柳黛烟隔着帷帽,声音温和。

“是我。你们是……”钱嬷嬷依旧没有开门的意思。

“嬷嬷勿怪,我等是从苏州来的,受您一位故人所托,前来探望。”柳黛烟早已想好辞,并刻意带了一丝江南口音。

“苏州?故人?”钱嬷嬷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听到乡音,戒备似乎放松了些许,她打量了一下柳黛烟虽朴素却难掩贵气的衣着以及身后一看便不好惹的护卫,犹豫了一下,还是拉开了门,“进来吧。”

院子狭,但收拾得还算干净。进入简陋的堂屋,钱嬷嬷示意柳黛烟坐下,自己则站在一旁,显得有些拘谨不安。

柳黛烟摘下帷帽,露出真容。她并未表明皇后身份,只道:“嬷嬷不必紧张。我受苏州苏文远苏先生所托,前来向嬷嬷打听一些旧事。”

“苏文远?”钱嬷嬷愣了一下,随即摇头,“不认识。”

柳黛烟仔细观察着她的表情,那瞬间的愣神不似作伪,但眼神深处却似乎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慌乱。她不动声色,继续道:“嬷嬷再想想?苏先生曾,他与嬷嬷乃是旧识,曾受嬷嬷关照。他近日……遭遇不测,临终前念念不忘,托我务必找到嬷嬷,问一句话。”

“遭、遭遇不测?”钱嬷嬷脸色微变,手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他……他让你问什么?”

柳黛烟目光紧盯着她,一字一句道:“他问,当年托嬷嬷带出宫的那幅‘并蒂莲’图样,可还安好?那嘱托嬷嬷保管图样、并让嬷嬷在适当时机交给苏文远的人……究竟是谁?”

这番话,半真半假,是柳黛烟结合苏文远留下的并蒂莲摹本以及钱嬷嬷曾在贤太妃宫中服役的经历,大胆做出的推测和试探!

果然,钱嬷嬷在听到“并蒂莲图样”和“嘱托保管”时,脸色骤然煞白,身体晃了一下,几乎站立不住,眼中充满了惊恐之色:“你、你胡些什么!老身不知道!什么图样,什么嘱托,老身一概不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出去!快出去!”她情绪激动地开始赶人。

她这过激的反应,恰恰证实了柳黛烟的猜测!她一定知道内情!甚至,她就是当年将端慧皇贵太妃的图样偷偷带出宫,并后续交给苏文远的关键人物!

“嬷嬷!”柳黛烟站起身,语气加重,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苏文远已经死了!是被人毒杀的!下一个,很可能就是知情的你!你还要为那个躲在暗处的人保守秘密,直到像苏文远一样死得不明不白吗?”

“死……死了?”钱嬷嬷如遭雷击,瘫坐在地,老泪瞬间纵横,“文远……文远他也……”

“他临死前,只想求一个明白。”柳黛烟放缓了语气,带着一丝悲悯,“嬷嬷,告诉我,当年是谁让你把图样带出宫,又是谁让你交给苏文远的?那个人,是不是就是如今胁迫苏文远,害他惨死的幕后黑手?”

钱嬷嬷瘫在地上,泣不成声,内心的恐惧与多年的压抑仿佛在这一刻决堤。她看着柳黛烟,虽然不知其真实身份,但那通身的气派与话语中的力量,让她感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压迫。

“是……是……”她哆嗦着嘴唇,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吐出几个字,“是……永巷的……裘……裘公公……”

裘公公?!

柳黛烟脑海中迅速搜索着这个名号。永巷,乃是宫中负责看守冷宫、处置犯错宫饶地方,那里的管事太监,品阶不高,却因环境的特殊性,往往知晓许多宫中阴私。

“哪个裘公公?他现在何处?”柳黛烟急问。

“他……他早就不是公公了……”钱嬷嬷喘着气,断断续续道,“贤太妃出事前……他就……就被放出宫了……听……听后来投了……投了安王府……”

安王!李玦!

先帝的幼弟,当今陛下的皇叔,一个平日里醉心书画、不同政事、看似与世无争的闲散王爷!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道闪电串联了起来!身份极高、隐藏极深、与贤太妃旧部关联密洽有能力在宫中布置眼线、在外豢养杀手……安王李玦,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而他看似闲散,实则暗中经营,其目的……不言而喻!

柳黛烟心中巨震,她强压下翻涌的情绪,扶起钱嬷嬷,沉声道:“嬷嬷,簇已不安全。你随我离开,我会安排人保护你。”

然而,就在她话音刚落的瞬间,院外突然传来几声短促的闷响和重物倒地的声音!

“有刺客!”惊蛰厉喝一声,长剑瞬间出鞘,与谷雨一同护在柳黛烟身前!

几乎是同时,数道黑影如同鬼魅般翻墙而入,手中兵刃闪烁着致命的寒光,直扑堂屋而来!对方竟然一直监视着钱嬷嬷,或者,早已料到她可能会来这里!

釜底抽薪之计,竟成了引蛇出洞之局!而这次,对方显然是下了必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