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文出来,见站着一个姐,藕荷色立领袄子的云肩缀着八宝璎珞,墨绿地子上的百蝶穿花纹原是江宁织造进上的妆花缎,风领口一圈银狐毛,此刻衬得一张粉面泛红,她向他行礼。
他忙回礼,瞥见一旁的丫鬟不是宫装,知道是外头进宫的闺秀。
“王爷顽皮,先生责罚,本不该什么,只是,先生有所不知,王爷的腿脚前阵子伤了,虽行走如常,恐不能站立太久。”
俞秀兰微笑,目光掠过刘良文的衣袍,青色纻丝圆领袍,胸前是两寸见方的鸂鶒补子。
七品的编修,翰墨院的。
刘良文听懂了,他本不欲重罚,在座的都是皇子皇孙,哪一个都不是他能得罪的,只不过方才情急之下,为了维护师道尊严,才出此下策。既然有人给了台阶,他自然顺坡下。
李澄弈进了屋子。
俞秀兰去了太妃那里。
“老娘娘,姐来请安了。“大宫女珊瑚进门禀报。俞太妃在掐黄杨木佛珠的手一扬,腕间缠着的伽楠香串在空中划出道弧线。
俞太妃藕荷色缠枝纹绫袄,发间一支素银扁方缀着米珠流苏。仁寿宫的日光似乎比别处温吞些,静静漫过她腕间褪了色的鎏金银镯,倒把案头青瓷瓶里插的菊花衬得愈发鲜亮。
“兰姐儿的翠钿歪了。“俞太妃笑眯眯地亲手替俞秀兰扶正金累丝蜂蝶赶花簪。
听俞秀兰走丢了猫儿,立时吩咐黄门带网兜去寻。
太妃将茉莉花茶推到刘静跟前:“去尚膳监要两屉蟹黄毕罗。兰姐儿最爱烫着嘴吃的。“
宫女应声,太妃又捧出个错金缠枝莲纹熏笼,笼里温着的蜜饯雕梅渗着琥珀光。
太妃身侧侍立的宫女齐齐抿嘴笑,捧着唾壶的珊瑚最机灵:“老娘娘前几日还备下二笼糖蒸酥酪,单等姐进宫解馋呢。”
俞秀兰就起身,吩咐胭脂把东西捧上来,掀开盒子,一个青蓝色的手绣药枕,枕套绣五蝠捧寿纹。
“里头填了菊花、决明子、艾绒。姑母可枕着试试看。”
俞太妃高兴,叫珊瑚收起来。
“你上次吃的膏方可还有效?吃完了,我叫林太医再配些。”
俞太妃拉过她的手,细细地询问。俞秀兰的月事一直紊乱,她上回叫妇科圣手林太医给开流理的方子,吃了已有二个月,她一直记挂着这件事。
俞秀兰微微红了脸,正吃着呢。俞太妃就叮嘱她务必要按时服用。俞秀兰已经定亲,婚事议定在明年的年底,不急也急。
俞太妃自就喜欢这个侄女,把她当女儿来爱护。
“你看看这个!“太妃笑指着多宝格,嵌螺钿的紫檀匣子捧下来,翻开,里头一个大红色的瓶子,
一尊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捧出来,放在紫檀雕花座上,釉色如初凝的鸡血,日光透过仁寿宫的万字锦支窗,在玛瑙镶嵌的并蒂莲上折射出点点朱砂光。
“这是我当年出阁时,你祖母给添的妆。还有几样,放在厢房里,你待会挑一挑。”太妃指尖抚过鎏金银扣的瓶口,惊起细微嗡鸣。瓶身暗刻的百子戏春图里,孩童腕间金钏竟是用真金掐丝嵌就,被秋阳一照,满屋都是流丽的碎金。
她忙谢过姑母,心内感激。
俞家当年为姑母进宫,花费了不少银子置办东西,祖母的大部分嫁妆都给了姑母在宫里撑场面,眼前这个瓶子,就是其中的一件了。
她的嫁妆陆续在置办,但明显不能同姑母那时相比,六十四台嫁妆,少不算少,但绝对不算多,大多数都是充数的。
“周家不会挑理的。”
嫂子同母亲商议时如此。母亲娘家并不富裕,生养了四个孩子,她底下还有二个妹妹,不能都给了她。嫂子倒是不图她娘的嫁妆,她自己带过来不少,但是,她也焦虑家中姑娘们的嫁妆。公中银钱并不多,她知道。
她原先还发愁,她的嫁妆太过单薄,倒时被人耻笑了去,现有了姑母给的这几样,倒是可以镇一镇场子。
俞太妃慈爱地望着俞秀兰,秋阳掠过她松花绿披帛上绣的梅花图,闪烁着微光:“你出阁那日,我叫人把这些东西送到俞家去。”
俞秀兰娇羞地抓住妃的手:“姑姑待兰儿真好。”
俞太妃拍拍她的手,笑。
外头传来叮咣乱响,原是四个太监举着竹筛子围堵住了那猫儿,此刻一路抱着跑了回来。
珊瑚把猫儿抱下去梳洗了。
阳光斜斜切过朱红廊柱,檐角的鎏金铃铛在风里轻轻摇晃。四个太监抬着竹匾往廊下走,竹匾里金灿灿的桂花跟着簌簌颤动。
“仔细脚下那些碎花。“珊瑚扶站在廊下清声:“昨儿夜里落的金桂虽不成朵,收在荷包里熏衣裳也是好的。“
“娘娘,这批桂花晒足三日便能收罐了。“大宫女捧着青瓷罐过来:“前日内务府新贡的蜜糖,奴婢瞧着比往岁清亮。“
俞太妃用银匙拨了拨桂花:“蜜糖留着赏人,用咱们自酿的桂花露便好。“她忽又想起什么,眼角细纹微微漾开:“单装一罐用槐蜜渍的。你父亲最喜这个泡茶喝。“
俞秀兰笑着,是呢,母亲每年也特意腌渍的。还是姑姑想着,父亲都,还是姑姑做的最是地道。
俞太妃微微一笑,没有什么。
俞秀兰偷偷觑了一眼太妃,没有再往下。姑姑和父亲一向不大亲近,倒是她这个侄女来往得多。她方才这话也是自己的,父亲并没有过这话。
宫人把拾掇好的猫儿抱了上来,俞太妃抱在怀里。猫儿碧玺似的眼睛眯成缝,颈间红绳系着的鎏金铃被换成朴素的竹节扣。
俞太妃枯瘦的手指陷进蓬松如云的毛里,猫儿伸出粉舌,舔了舔她腕上的绞丝银镯。
“又胖了不少。“太妃笑着用下巴蹭猫耳朵。
俞秀兰笑:“它爱动,不肯老实呆着,不然还能再胖些。”
每回进宫,她都要抱着猫儿进宫来。猫儿是姑母送的,她爹好好养着。
俞秀兰一直待到申时初才出宫。
抱着猫儿,身后太监给她抬着太妃送的箱笼,从东华门侧门出去,候在外头的马车装了箱笼,缓缓启程。
“先去平王府。”
俞秀兰记挂着早间堂里的事,吩咐马车先送她往安王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