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环会装潢简单古朴,没有门槛,内里家具不多,摆件二三。
第五纳正派人与琼嬷嬷对接,又将请沈筝入了茶室。
与他们一同入内的,还有一位青年男子,沈筝看着对方有些面生,应当是之前从未见过。
该男子二十出头,身长六尺,面容清隽,举止儒雅。
与林繁允故作老成不同的是,此饶稳重,是由内而外散发而来的,一看便是富有涵养又年少经事之人。
沈筝坐下后,男子在旁烧水沏茶,第五纳正介绍道:“沈大人,这位便是老夫之前与您提过的,靖州常氏,常越尔。”
常越尔闻言放下茶叶罐,行礼道:“在下常越尔,见过沈大人。”
沈筝点头,“常公子不必多礼。”
常越尔出身靖州常氏,是大周的老牌商贾。
常氏生意做得虽没第五家大,但也涉及了多个领域,靖州府每年税收大头,便来自常家。
早在之前,第五纳正便对沈筝提过,靖州常氏对族中子弟要求严苛,家风清正。
还,常氏有一直系后辈,名为常越尔。此人有功名在身且为人稳重,头脑聪慧,衔环会可招揽之。
沈筝没想到,今日便在衔环会见着了人。
第五纳正笑道:“常身子高大,心思却细腻。这不,方才他还在和老夫提,救济所可先接收女子,再接收男子。”
“哦?”沈筝不由多看了常越尔一眼,“倒是与咱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常公子既代表常氏加入衔环会,便坐下共同议事吧。”
“是。”常越尔将茶给二人斟好,才捋袍坐下。
沈筝饮茶道:“我今日前来,一是奉皇后娘娘之命,将宫人们带过来。二是想问问会中......可敲定好救济所的详细处所?”
第五纳正闻言,自书架上取下一个屉。
“大人请看。”他从屉里取出一卷图纸,“这是两日前户部的大人送来的,那位大人京郊荒地不多,救济所占地不,可供咱们选择的地方,只有被圈红的这几处。”
这是一张京郊的简易图纸,有六个地方被朱笔圈了起来,也就是朝廷可以拿给衔环会用的地方。
衔环会选定地方,上报朝廷后,即可动工。
“第五老爷是如何想的?”沈筝问道。
第五纳正手指点在图纸上,沉吟道:“这处不行,这处地势低洼,易生病疫。”
沈筝点头,点了另一处,“这处也不行,临近码头,恐会扰乱来往秩序。”
二人对视一眼,又看向剩下的红圈。
商讨半刻后,六个地方被排除了四个,只剩下两个待选,二人陷入沉思。
正当沈筝分析着两处利弊之时,常越尔突然开口:“在下以为,可选此处。”
沈筝看着他手指的地方,暗中点头。
她其实也更倾向于这处。
“常公子详细。”她道。
常越尔思索片刻后开口,声音清越:“此处,交通便捷且不扰民;水源洁净且取水便利;地势高且排水通畅;并且在下以为......救济场所,选择场地宽阔之处,有备无患。”
第五纳正被他服了,转头看向沈筝。
沈筝却问道:“常公子乃靖州人士,为何对京郊如此熟悉?”
常越尔浅浅一笑:“在下与大人您,同年参考春闱,等候放榜的那些日子里,在下逛遍了上京城内外。”
第五纳正立刻转头,好奇道:“只知道贤侄有功名在身,竟不知贤侄......参考了春闱?”
话刚一出口,他立即反应过来——如果常越尔金榜题名,这会儿高低该是个贡士,但对方如今只是个举人,妥妥的落榜了.....
落榜当然不会大肆宣扬了,又不是什么光彩事。
“咳咳——”尴尬之余,他转移话题道:“但贤侄与沈大人也算有缘,早在之前便遇见过了。”
沈筝微微一笑,并未接话。
常越尔笑着摇头,“那年春闱考生众多,晚辈好像运气不佳,并未见到沈大人。”
沈筝顺杆而下,“本官方才也想了想,好似也没见过常公子。不过咱们能相聚在衔环会,明你我二人有缘,往后也算同寅了。”
“同年科举”一事被揭过后,三人又讨论了一番,最终敲定了救济所的地址。
“既然咱们的想法与常公子不谋而合,便就选定此处吧。”沈筝看着那地方,越看越眼熟,突然想起:“但此处......好像还有人家在。”
“有人家?”第五纳正摇头:“不会吧......户部大人将图纸送来之时,这些地方荒废已久,无人居住。”
沈筝又仔细看了看图纸,确定道:“屋子是废弃的,但的确有人在此居住。来也是缘分,当初我便是见过她们之后,才上的折子禀告陛下京郊弃婴一事。这样吧,会里给户部回信,本官再派人跑一趟,将救济所一事告知她们。”
常越尔主动道:“沈大人,要不在下去吧。”
沈筝看了他一会儿。
面相生得俊儒,也没什么攻击性,坏就坏在是个男子。
“这样吧。”沈筝思索道:“那户人家都是姑娘家,你和一名宫中的嬷嬷同去,免得她们对你有所防备。”
常越尔点头答是,悄声离去。
沈筝与第五纳正又商讨了一番衔环会事宜。
救济所占地宽阔,修建成本必然不低,有些修建材料朝廷有现成的,便可以上报申领,但有些材料朝廷调拨不及,便只能自行采买。
沈筝托着下巴沉思,下一刻就有了法子:“那些需要采买的修建材料,咱们......招商赞助。”
“招商?”第五纳正疑惑,“赞助又是什么?”
沈筝笑道:“请商户支持衔环会,再以实物协助,简称赞助。”
第五纳正琢磨片刻:“就是......让他们白送原料?”
“造福百姓之事,如何能叫白送呢?”沈筝义正辞严:“若商户能赞助会中,会中将在救济所外立碑一座,碑上会刻明商户家族与赞助事项,以表感谢。只要衔环会存世一日,这碑便一日不倒。若是咱们干得好了,大家不准都能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