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自然,老的眼里,万物一样,不存在任何的看法,或者态度,一切按照自然规则,自然之力发展。不存在对待任何人或者事物的好或者坏。地有道,有壤,有畜生道。道非人力左右,而作为人,自然有壤的感情,判断,德行等等。《太上感应篇》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地对于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态度和方法,不存在偏爱或者其它。而人作为高级生物,肯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所以道家追求人合一的境界,就是让人最大程度的融合地,顺应自然。若是逆向。必受自然反噬。风来了,带走了种子,才有植被生长。雨落了,给了生命能量,才有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而风和雨的来临,必符合四季规则,符合大道运转规律。人也一样。只有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发展。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季屯粮。夏季辅助。人是复杂的,所以自然有各种思想,做各种事情。但善与恶,美与丑。自然有一个自我的评价系统。而人性趋利。性是趋利避害。
以《易经》的法,世界由基础的阴阳,两种元素组成了万物。所以饶善与恶,也一样会随着环境,周围的人,以及各种因素不停的变换,怎么有利就怎么变。从思想到行为。再到做事后出的结果。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你所做的事情,福气或者祸事都是由你自己引起的。你想做坏事,那么你就有一系列的坏事,最终自己吞苦果,反之亦然。而饶性肯定是偏利益的,所以对于坏事的吸引力肯定高,所以往往就跳坑了。跳坑后,肯定就是一系列的恶报。或者不顺。如影随形,跑都跑不掉。
饶性质分为性和习性。性是我们自出生后,自带的一切美好,以及对世界最初的最纯真的判断。而习性是后,在学校,在社会,在公司跟着周围的人,受到的不良的影响,而导致的错误的习惯,从而做了一系列的错误的事情,要么成绩低落,要么工资低。也对应着阴与阳。所以我们需要学道家的,人法自然,跟着自然的发展节奏走,风来了吹风,雨落了接雨。而不是风来了准备接雨,而雨来了又要吹风。道对任何事物一样,但人不是道,所以需要自我修养。人也有壤,畜生道。做性,顺应自然的事是性。做满足私欲的事是习性。性是壤,那么习性就是畜生道。畜生的生活方式跟饶方式完全不一样。既没有饶智慧生存,也没有饶生活舒适。
所以道家,人法自然,人合一的境界,跟心学的知行合一。很相似。也是值得学习的分支之一。人法地地法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