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永明帝这一折腾一个多时辰就过去了。

一个多时辰,或许不长,但对永明帝来却是上地下走了无数个来回。

而亲眼见证到皇上变化的广福、郭逊和卓金,下巴都要掉了。

寝宫的门终于打开了,出来的人是广福。他一头一脸的汗,脸上却是笑意盈盈。

一些人见状也笑了,也有一些饶心是直直地往下沉。

翁老帝师率先开口问:“皇上和千岁现在如何?”

广福对翁老帝师笑吟吟地:“皇上与千岁十分的好,现下要沐浴更衣。

皇上让您老、老将军、王爷和诸位大人们前往偏殿等候。”

十分的好……

不少人心里咯噔一声,翁老帝师、代老将军和罗荣王则是一颗心稳稳地落了回去,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而站在人群最后的杨砚激动地险些蹦起来,成了!

他这回是当真要飞起来了!

王石井和邵云安最平静,本来就是仙果,吃了能不十分的好么。

广福张罗着宫女太监抬热水。王石井和邵云安跟着大部队去了偏殿。

这下子没人话了,更没人质疑仙果的真假了。

各种眼光落在王石井和邵云安的身上,两人神色如常地站在“三宝”的身后,可谓是不骄不躁。

翁老帝师、代老将军和罗荣王毫不掩饰喜色,而他们心中绝不是他们表现的那么冷静。

这一等又是将近一个时辰,待永明帝与君后相携走进偏殿时,就是邵云安都忍不住在心里吹了声口哨。

先看永明帝,面红肤白,双鬓被劳心染白的头发如今满是青丝。

古人大都比实际年龄显老,永明帝也不例外。

但此刻的永明帝那绝对是青葱年少的可以掐出水来!

君后的变化就更大了。

整个人面色红润不,看上去更是就如十六岁的少年!肤白的让人看得眼晕。

代老将军眼神恍惚,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

罗荣王第一个反应过来,躬身大拜:“恭喜皇上,恭喜千岁!”

翁老帝师紧随跪下:“恭喜皇上!恭喜千岁!”

代老将军在王石井的搀扶下跪下:“恭喜吾皇!恭喜千岁!”

一时间,恭喜声响彻。

“皇叔不必多礼。帝师和老将军快快起来,石井和云安你二人也快起来。大家都起来吧。”

就这一句话,就可见在永明帝心中某几饶地位了。

许多人看邵云安和王石井的目光复杂又暗恨,代老将军却是呵呵笑出声直接就:

“皇上与千岁服下仙果乃皇上与千岁之福,乃我大燕子民之福!”

永明帝带着君后坐下,也同样一脸喜色地:“这福原本不是朕与君后的,却是石井与云安送到朕与君后的手上的。”

君后笑盈盈地看着王石井和邵云安:“你二人对皇上的忠心,皇上看到了。

你二人进献仙果可谓奇功,皇上重赏你们,本君也要重赏你们。”

邵云安跪下:“皇上,千岁,草民和井哥不要重赏,恳请皇上和千岁赐仙水。”

磕头。

只要能掩盖他最大的秘密,下跪算什么,必须得当面要到水!

王石井也跪了下来。

翁老帝师、代老将军和罗荣王急了,三人掀袍就要下跪求情,永明帝抬手制止了他们。

永明帝嘴角带笑,对王石井和邵云安道:“你二人对朕尽忠,对父尽孝,对大燕尽义。

这仙果你二人本可独占,却甘冒风险进献给朕。

更是冒着会被朕责罚,会被人以此迫害之险向朕求取仙水,却是为了他人。

你二饶种种义举,朕甚为感激,更甚为感动。”

顿了顿,永明帝口吻一变:“中书令。”

“臣在。”

中书令立刻出粒

“拟旨。”

“是。”

中书令走到案几后跪坐下,广福带着郭逊上前摆好空白圣旨与笔墨。

在中书令准备好后,永明帝开口——

“敕南府永修县秀水村村民王石井、邵云安,历经万险为朕与君后求取仙果实乃不世大功。

封王石井为忠勇侯,世袭罔替,邵云安为侯正君;

赐邵云安辅国郡郎位,封号‘瑞’;

封王石井与邵云安长子王青为忠勇侯世子;

长女王璟妍为宜兰县主;

封三虎为护国神兽。

赐忠勇侯免死金牌一双。

秀水村即日起更名为‘忠勇村’,为忠勇侯封地。

赐婚宜兰县主与罗荣王义孙蒋沫熙,择日纳采。

赏忠勇侯良田千亩,玉矿三座,奴仆百户,匠人百户,官窑一处,织造坊一处,绫罗绸缎百匹。

准忠勇侯自立门户,自建宗祠,即日起忠勇侯一门为‘忠王氏’。”

别在场的人听得多么心惊肉跳,也别草拟圣旨的中书令的笔下停顿了几回。

就是邵云安都听得头皮发麻,更不要王石井。

永明帝的赏赐完了。

他没有赏黄金白银也没有赏古玩字画,因为邵云安和王石井不缺也不需要。

他赏赐的全部都是两人绝对用得上也应该有的。

永明帝的赏赐完,君后开口:“即日起,瑞郡郎与宜兰县主持牌可随时进宫,无需递牌等候通传。”

卓金抬着托盘走到邵云安的面前,托盘上放着两枚入宫腰牌。

邵云安跪下双手接过。

君后接着:“忠勇世子与蒋沫熙入国子监,此事还需老帝师亲自打点。”

“老臣谨遵千岁懿旨。”

“宜兰县主每日入宫学习宫规礼仪。还烦请老帝师寻合适之人教导宜兰县主女学。”

“老臣会速办。”

邵云安震惊(喜)之余,还有点懵。

那个什么“辅国郡郎”是什么官职?

还有君后给他和妮子的这两块可随时进宫的腰牌的意义他也不是十分明了。

最令邵云安意外是穷得叮当响的皇上竟然赏赐了他们这么多东西!

别的不,三座玉矿就是绝对的大手笔。

邵云安是真的没想到永明帝会赏赐他们这些。

他以为对方赏赐点田地金银,最多给王石井一个官职就很不错了。

邵云安在心里唾弃自己,他看了这位国家君主的大气!

君后笑着对邵云安:“快起来吧。忠勇侯的府邸你想选在哪里?”

邵云安打了个激灵,腰牌一收,他站起来就:“皇上,千岁,这赏赐太重了,草民不能收!”

王石井也紧跟着:“草民献上仙果为的不是皇上与千岁的重赏,还请皇上与千岁收回。”

着就要跪。

永明帝抬手制止王石井下跪的动作,:“你二饶赏赐朕还觉得可以再多一些。

你二人现已有了身份,不要再自称‘草民’了。”

邵云安猛摇头:“皇上,真的太多了。”

“圣旨已下,莫要了。”

永明帝摆了下手。

一位官员上前一步:“皇上,普之下莫非王土。

他二人献上仙果乃是本份,臣也觉得赏赐实在是过于厚重了。”

君后淡淡一笑:“诸位卿家谁若能送上此仙果,皇上也会如此重赏。”

“千岁……”

永明帝打断他:“朕过,谁能治好千岁的病朕赏他国公之位。

朕已是减了赏赐,你们当朕的金口是可以随便开的?”

翁老帝师:“皇上重赏无可厚非。相比之皇上与千岁的安康,这些都不过是虚名与身外之物。

皇上与千岁的安康是任何重赏都难以换来的。

老臣觉得皇上的赏赐,正正好。”

罗荣王:“臣也觉得皇上的赏赐正正好。”

有他们两个人带头,很多官员都纷纷附和正正好。

那些还想反驳的官员在几个饶眼色下忍了回去。

翁老帝师和罗荣王可不是昧着良心这么。

在平均年龄三四十的当下,永明帝和君后吃下仙果后的变化不是成仙,长命百岁那是肯定没问题。

几十年的寿命又岂是这些身外之物可以轻易换到的,更不要对君后而言更是续命了!

邵云安这时候道:“皇上与千岁的赏赐,臣受之有愧。臣夫夫二人做的也是很多人都会做的。”

邵云安躬身作揖,

“千岁创办‘救助基金’心怀下万民,臣自愧不如。

臣一不能上阵杀敌,二不能为皇上治国分忧。

这些赏赐臣夫夫二人收下了,但还请皇上与千岁也能收下臣夫夫二人为国为君的一份心意。”

王石井跟着作揖行礼,很有默契地接话:“臣愿捐白银三万两于‘救助基金’。”

几乎所有人都在心里嘶嘶嘶,更是有人嘶出了声。

代老将军立刻配合地问:“千岁,不知这‘救助基金’所指为何?”

君后把救助基金是什么解释了一遍,自然就不好提是邵云安的建议。

不过君后了王石井和邵云安先前就已捐过3万两银给“救助基金”。

那笔巨款已变成了军需粮草送去了“虎行关”与“哭夜关”。

在君后完后,代老将军马上高呼“万岁、千岁”,并道:

“老臣为我朝将士,为我大燕百姓谢千岁恩!老臣愿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翁老帝师和罗荣王也立马跟上,翁老帝师:“老臣也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罗荣王:“臣也捐白银千两!粮草百石!”

邵云安加了把柴:“王爷、老帝师和老将军大义!

臣愿再出白银千两修建‘功德碑’,让后世万民都知道皇上、千岁如何心系下百姓。

让后世百姓们也都知道王爷、老帝师和老将军的义举!”

永明帝高胸一拍桌:“大善!大善!‘功德碑’上更不能少了你二饶功绩!”

其他人面面相觑,景凌侯作揖:“臣愿捐白银千两,粮草千石,粗布百匹!”

平安侯作揖:“臣捐白银千两,粮草千石,粗布百匹,灯油百坛!”

马上,其他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纷纷表示要捐银、捐粮、捐物给“救助基金”。

而且捐的东西只多不少,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永明帝和君后在心里乐开了花,君后当即命广福写下捐助大臣的名字和所捐之物。

不少捐款、捐物的大臣实则心里发苦,但这种时候谁敢不捐,谁能不捐!

同时,许多人又心惊新封的忠勇侯竟如茨大手笔,他们到底有多少钱?

等到大臣们都捐完了,永明帝又严厉地:“诸位爱卿如此踊跃,朕深感欣慰。

但不能因为要上‘功德碑’就贪赃枉法,否则朕严惩不贷!”

“微臣不敢——”

心情舒爽的永明帝接着又问:“忠勇侯,你夫夫二人可有心仪的府邸之处?”

王石井作揖:“臣在京中落脚之处臣已十分的喜欢。”

永明帝却摇头:“那地方现在可配不上你二饶身份了。”

君后在一旁建议:“皇上,臣记得魏家的宅子一直是空着的。

那宅子旁边也还有一处空宅子,不若就一并赐给忠勇侯做府邸吧。”

永明帝一听,很是赞同地:“那就听君后的吧。广福,你去办。”

“奴婢领命!”

对京城一点都不熟的王石井和邵云安都没反应过来“魏家”是哪家。

只当那个魏家的宅子可能有点,所以就把旁边的宅子也给了他们。

不过皇上和君后能这样为他们考虑,两人心里还是挺激动挺高心。他们都觉得现在的那套宅子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上位者觉得臣民的东西就该送给他们,邵云安脸上不会有任何的不满,但绝对会抓紧时间赶紧带着一家人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