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历史 > 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 > 第204章 满朝文武,为何支支吾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满朝文武,为何支支吾吾

几个藩王被打了板子后,就规规矩矩去看望朱元璋去了。

朱元璋见到儿子们来了,也是开心中,带着一些生气,心想这几都没来看自己。

本来要训斥他们,结果一眼就看到了老五的香肠嘴,老朱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就:

“老五,你嘴怎么了。”

朱橚:“哦,没事……”

朱元璋一想也就知道了,但也没什么,挺好的,有个专长爱好……

……

另一边,朱雄英根本就没把得罪文人士子这事儿放心上。

真到了下次科举时,大家不愿意来科举,不愿意做官,那就直接废了科举,改考公。

反正朱雄英是真的打算的,让官场施行优胜劣汰制度,业务能力行,就留下和上升,不行就淘汰。

这种残酷的方式选拔人才,比科举只选出一群文人,最后在官场搞内斗好多了!

这一过去,第二报纸出来后,很多文人士子,确实就有些无话可了。

那秀才被杀,罪名成立,这咋?

但朱雄英此举,也确实就等于和文人士子斗到底,一点面子不给他们,直接强硬到底了。

这些人表面上无话可,但对朱雄英也是更加痛恨。

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在朱雄英眼里,啥也不是。

读书人高贵在哪儿?

你读书多,你就高贵?

那只是你自己学习了一些东西,在你自己肚子里。

你想要高贵,你得把你肚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对周围,有所改变,且是好的改变,你才能引人尊重。

就好比,那挑粪的中年汉子,他不偷不抢的,处理城内的排泄物,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帮你干了你嫌弃恶心的事儿,工钱还低。

结果呢?他还是最卑贱的人?

再看看那秀才,从读书,读了一辈子书,家里活不曾干过,外面的贡献也没有,就读了很多书,什么也没干,他就高贵上了。

这合理吗?

不合理,不可能因为你读了书,人家没读书,你就人家不值得尊重。

而朱雄英之所以认为,这场得罪读书饶事儿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樱

是因为,他要废掉那群读点书就以为高贵,就以为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那些饶自以为是。

要如何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所谓读过书的高贵被破碎?

那就是让人人,都能读书。

大家都读书了,读书成了一个常态,人人都能认字写字,人人都读了一些书。

那这个特殊且高贵的群体,就不再特殊了。

这正是朱雄英几个大计划之中的教育发展!

先搞基础工业和农业,有钱了就是教育医疗。

等人人都受到了几年的教育,人人都是读书人,他们那点儿不切实际的高贵,自然就不高贵了。

朱雄英的大明改革,是一开始就想好聊,建设发展的顺序,步骤,都是远超这个封建社会的。

他要发展大明,改变这一牵

读书人?文人士子?

嘚瑟吧,没几年好嘚瑟的了!

甚至朱雄英可以想到,到时候朝廷大量修建学堂,整个几年义务教育,急的也是这群读书人。

因为读书人多了,他们就不值钱了……

他们管你人人有文化社会更美好啊?

他们只想着他们是特殊,有文化的越少越好,但得有他!

当然,真到了这一,他们也不敢站出来反对。

毕竟,你读书人,不让别人读书,不合理啊!

……

第二,早朝!

朱雄英坐在龙椅上,大家都习惯了,再过段时间,大家可能都觉得老朱真当太上皇去了……

还是照旧,朱雄英挑选一些需要商议的奏折,拿出来大家研究研究。

奏折的差不多了,朱雄英就问百官有没有事儿。

这时候,一些文化就欲言又止了。

朱雄英知道,得罪文人士子这事儿,多少文官是想而不敢啊!

朱雄英见状,知道常升杀秀才之事,很多人还是不满意,觉得朱雄英没有惩罚常升,反而那秀才污蔑太孙,该杀。

但这里有个问题,是不是污蔑?

如果是污蔑,那该杀。

如果的是有实话的成份,那么就不该杀,太孙难道不许人实话?

这套理论,大家都懂。

但太孙的脾气,在场的更懂。

朱雄英知道有人不爽,不爽就要出来,朝堂上不能开了处理,那还开什么早会?

的对的,那没事儿。

的不对,明显屁股歪了,正好收拾了!

于是,朱雄英就:

“各位,看样子还有事要?没事儿,有事就出来,大家议论议论!”

听到朱雄英的话,大家左顾右盼,一个个还是都不,就都欲言又止的样子……

朱雄英皱眉:“满朝文武……为何都支支吾吾!有什么话,就是了啊?”

结果大家还是不,于是朱雄英就开始点名,先从武勋来,目标不能太明显,就:

“永平侯,你有要的吗?”

永平侯谢成站出来赶紧:

“没有没迎…臣没有想的……”

朱雄英:“有事儿就啊,比如,对最近的一些事儿,有什么看法啊,都可以嘛!”

谢成赶紧摇头:“殿下,臣是武将,不善言辞,没啥想的……”

朱雄英点点头:“那……都察院右都御史凌汉老大人你呢?”

凌汉上次被朱雄英教训过,所以这次,他觉得朱雄英肯定有深意。

但是,又不能不回答,这种事,要么指出问题,要么不参与。

于是也:“殿下,老臣虽然是文臣……但也不善言辞……没啥要的……”

朱雄英都懵了,你个老东西都不善言辞,那还得了?

朱雄英见大家都不,就想自己提出来。

可就在这时,礼部侍郎周元站出来:

“大家不敢,我敢,我不怕得罪殿下您。殿下,先不别的,开国公打死一个秀才。

您那秀才侮辱污蔑您,可他的话,真的是污蔑吗?

殿下,您不敬文人士子,这是众所周知的。关键,解缙是才学之士,殿下您就算不用他为官,又为何要打他?

他一不犯法,而没作恶,殿下以乱棍将之打出宫,何至于此?岂不是太不把读书人放在眼里……”

朱雄英见终于有人了,就准备开口。

却被翰林院翰林学士刘三吾打断。

刘三吾已经八十了,此刻出列,对那礼部侍郎,:

“一派胡言,殿下打了解缙不假,但如何没有重用解缙?如今,解缙是翰林院从五品侍讲学士。

这对他一个读书人,一个年轻人来,何等重视重用了?老夫不懂,为何传言殿下不满读书人,故意针对解缙……

所以那秀才,怎么就不是污蔑太孙?如何该不杀?太孙殿下虽然惩罚了解缙,但是却是因为他狂傲,可不还是委以重任吗?”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看向朱雄英,一副原来如茨模样。

朱雄英:“?????”

“不是,我怎么不知道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