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只有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才能使得国家繁荣富强!”
唐太宗李世民深以为然地点零头,感慨万千地道。
他希望大唐也能如此发展,走上富民强国的这条路。
可是门阀世家不会答应,那些世家都是这条路上的绊脚石。
“等朕灭了吐蕃和高句丽,就轮到你们了!”
李世民目光深邃地看着幕,缓缓道。
就在这时,幕画面变幻,出现一行大字。
《泪目,追忆杂交水稻之父袁老的一生!》
“杂交水稻之父?”
“是朕从幕商城中所购买的那种水稻吗?”
李世民一愣,有些惊讶地道。
去年购买的水稻种子,在今年已然丰收,产量十分惊人。
他正准备在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让农民都种上这种高产量的水稻。
“这位袁老,能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肯定是功勋卓着之人!”
唐太宗李世民精神一振,缓缓道。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享誉海内外的着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伴随着低沉肃穆的解声,幕画面开始变幻,一座现代都市呈现出来。
空中下着雨,街道上的汽车全部停下鸣笛致敬,把宽阔的大道全部留给一队正在缓缓行驶的黑色灵车。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民众聚集在道路两旁,在雨中追着这队灵车哭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一路走好!”
……
成千上万饶齐声哭喊,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回荡,也回荡在无数时空中,观看幕的古饶心间。
“呜呜呜!我怎么好想哭啊!”
“能被百姓如此送别,这位袁老肯定是一位大英雄!”
……
幕下,许多古人被画面中的情绪所感染,有些人甚至鼻子发酸,眼角湿润。
幕还在继续播放。
画面中,无数名男女老少面露悲戚地手捧着鲜花排着长队前来和袁老告别。
从空中看下去,这条前来悼念袁老的长队,竟有数十里之长!
人们没有喧哗,没有吵闹,所有人都神色悲戚,默默地排着队。
排在前面的少年眼含热泪,默默放下手中的鲜花,弯下腰连续鞠躬三次,而后离开。
后面的孩童有样学样,也是默默放下鲜花,鞠躬三次。
在后面的少女也是如此……
在队伍中,有衣着光鲜的白领,也有身穿校服的学生,还有戴着头盔的外卖哥,更有衣服上带着油漆或者白灰的工人大叔。
甚至还有头发花白的老者,也是手捧鲜花站在队伍中,等待着和袁老告别。
无言的沉默,弥漫在无数时空郑
“此人必然为一代圣贤,吾不及也!”
孔子深吸一口气,叹息着道。
他扪心自问,如果他孔子去世了,世人做不到如此礼敬。
“这位袁老,竟被后世人如此尊敬,肯定有莫大的功绩!”
秦始皇嬴政心情沉重,缓缓道。
那位袁老看来是位后世人,去世后能被同代人如此尊重,古来罕见!
就算是孔子和老子也做不到!
更何况是他秦始皇!
他现在都被人被骂!
“虽然还不知道他的功绩,但是朕有一种感觉,这位袁老一定是一位英杰!”
汉武帝刘彻大为震撼,什么样的人能被百姓如此爱戴?
反正他刘彻做不到!
【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江西德安。】
【父亲袁兴烈为国民政府公务员,母亲华静接受过西式教育,重视子女教育。】
【袁隆平幼年时,因抗日战争随家人辗转湖北、湖南、重庆等地,目睹饥荒与民生疾苦。】
【1949年,他考入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毕业,在此期间,他奠定了农业科研基础。】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教授遗传育种学。】
【在任教期间,袁隆平亲身经历三年困难时期,饥饿惨状促使他立下“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志向。】
“抗日战争?这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李世民敏锐地察觉到了重点,心中顿时疑惑起来。
“难道是和清朝“甲午战争”的那个日本?”
“也就是现在被灭的的倭国?”
李世民心中有了猜测,不由露出了笑容。
倭国,已经被他灭国了!
就在几个月前,卫国公李靖和英国公李绩亲率大军渡海,兵分两路直捣其都城。
倭国皇被逼自杀,其余倭人皆被俘虏,大唐军队在此驻扎,已经成为了大唐的国土!
周围的新罗和百济见状也赶紧臣服,愿意奉大唐为宗主国,世代不改!
令李世民惊喜的是,倭国虽,且为岛国,但是矿产丰富,金矿银矿数之不尽。
目前,无数金银正在一船船地往大唐国库搬运,很是让李世民也体验了富豪的感觉。
“哼!倭国,弹指可灭!”
李世民背负双手,心中吐出一口恶气,也算是替后世人报了仇!
【1960年,袁隆平发现然杂交稻株,打破“水稻无杂交优势”的传统理论束缚,开始专注杂交水稻研究。】
【后续几年,他在海南、云南等地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
【历经数万次试验,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发现野生稻雄性不育株,成为杂交稻研究关键突破。】
“朕购买的那些高产量水稻种子,果然是这位袁老研究的!”
唐太宗李世民感叹不已,原来经过自己手中的稻米,也曾经过那位袁老之手。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亩产突破500公斤,较常规稻增产20%以上。】
【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至1988年累计种植12.56亿亩,增产稻谷超1000亿公斤。】
【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首个农业专利转让美国,后推广至印度、越南、非洲等60余国,全球累计种植超8亿公顷。】
【1995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2000年实现亩产700公斤,2021年达1603.9公斤(双季稻)。】
“这后世的稻米竟能如此高产?”
孔子看到这里坐不住了,惊呼出声。
“这么多稻米,能救活了多少人啊!”
“这位袁老,可为当代神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