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N次元 > 重生之婉清传 > 第131章 从容应对得赏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章 从容应对得赏赐

重阳节至,宫中依依规设了宴会。虽非年节大典,但因着秋高气爽、菊黄蟹肥,亦是一年中颇为重要的节庆。

宴设慈宁宫花园,既全了孝道,陪太后赏菊宴饮,又比在正式大殿少了几分拘束,添了几分家宴的温馨。

这样的场合,按例只有嫔位及以上的妃嫔方能列席。

朱婉清身为才人,本来没有资格参与。

而,宴前一日,坤宁宫却特意传来皇后口谕,言及太后娘娘喜热闹,特恩准几位新晋的、素有才名的低位嫔妃也一同赴宴,其中便点了朱婉清与周明兰的名。

这突如其来的恩典,这既是太后那日好感的延续,也是一次更近距离的考察。慈宁宫的宴席,看似温馨,实则步步关卡。

宴席当日,朱婉清依旧是一身符合身份的浅绯宫装,发饰清雅,只在鬓边簪了一朵应景的、以珍珠和碧玺攒成的型菊花。

她清楚,在慈场合,过分的朴素是失礼,过分的招摇则是会引来祸端。

慈宁宫花园内,早早的已经布置妥当。

菊香馥郁,觥筹交错。

太后端坐主位,皇帝与皇后分坐两侧,其余高位妃嫔依序而坐。

朱婉清与周明兰等几位新人,则被安排在末席,位置虽偏,却恰好能在众人视线之内。

宴至半酣,气氛融洽。

宫人捧上肥美的秋蟹,众人正持螯赏菊。

太后心情颇佳,看着满园秋色,忽生感慨,对身旁的皇帝道:“皇帝你看,这菊花品种繁多,姿态各异,有的雍容,有的清雅,有的奇崛,倒像是将这世间百态都浓缩于此了。”

皇帝含笑应和:“母后的是。花如人品,各有千秋。”

太后目光慈和地扫过席间众人,最后似是不经意地落在了末席的朱婉清身上,温声道:“哀家记得,朱才人似是颇通文墨,前次那幅画,意境便很不俗。今日见此繁花,不知可有所感?”

霎时间,席间所有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到了朱婉清身上。

宜妃捏着蟹钳的手微微一顿,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安阳公主更是毫不掩饰地投来挑衅的目光。

周明兰在桌下轻轻握了握朱婉清的手,眼中带着担忧。

这是太后在考校,也是将她放在火上烤。

答得好,是锦上添花;答得不好,之前积累的名声恐怕要大打折扣。

朱婉清心中凛然,面上却不见丝毫慌乱。

她从容起身,行至御座前空地,敛衽一礼,声音清越从容:“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垂询,嫔妾愧不敢当。嫔妾愚钝,于诗词一道仅是涉猎,不敢妄作。然见眼前秋色烂漫,高云淡,心中确有些许感触,愿以浅见博太后一笑。”

她先谦逊地表明自己不擅诗词,避免落入当场作诗的陷阱,转而表示愿抒“感触”,留下了更从容的余地。

太后颇有兴致地点头:“但无妨。”

朱婉清略一沉吟,目光扫过满园秋菊,朗声道:“嫔妾以为,菊之可贵,首在其品。不与百花争春艳,独向秋深绽冷香。此乃‘孤标傲世’之节。” 她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菊花诗意境,却不着痕迹。

“其次,在其姿。或抱香枝头老,或零落成泥碾作尘,形态虽异,其质不改。正如前人所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织,此乃‘风骨不移’之志。”

她顿了顿,声音愈发沉静,却带着一种力量:“最后,在其用。菊可入药,清肝明目;可酿美酒,醇厚甘芳;可作茶饮,沁人心脾。看似清冷孤高,实则惠泽世人。此乃‘内蕴锦绣’之德。”

她环视众人,最后目光恭敬地落回太后与皇帝身上,总结道:“故嫔妾浅见,赏菊,不止赏其色、姿,更当慕其节、骨、德。为人处世,若能效仿菊之品格,外具风骨,内蕴惠质,不争一时之艳,但求一世之安,方不负地造化,不负君恩浩荡。”

一番话语,条理清晰,由表及里,将赏菊提升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度。

既赞美了菊花,又暗合了宫廷对妃嫔“德言容功”的要求,尤其是“不争一时之艳,但求一世之安”,更是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安分守己、不求急进的态度,回应了可能存在的嫉妒与猜疑。

席间一片寂静。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极为明显的赞赏,她缓缓点头,看向皇帝:“皇帝,你以为如何?”

皇帝的目光落在朱婉清身上,深邃难辨,但嘴角却微微扬起一个几不可查的弧度:“引据得当,见解不俗。年纪,能有此悟性,难得。” 这已是他极少给出的直接夸赞。

皇后亦含笑点头:“朱才人果然心思灵透,不负母后青睐。”

“好!得好!”太后显然十分满意,脸上笑容加深,“不滞于物,而能得其神髓,这才是真正的会赏花!朱才人,你甚合哀家心意。”

她转向身旁的宫女:“去,将哀家那对羊脂玉雕的菊花镇尺拿来,赐予朱才人。望你日后继续勤勉,莫负才学。”

“还有,”太后又补充道,“哀家记得内务府新进了一批江南的软缎,颜色雅致,也赏你两匹,做几身新衣裳穿。”

话音落下,宫人立刻捧上一个铺着明黄锦缎的托盘,上面是一对玉质温润、雕工精湛的菊花镇尺,以及两匹光泽柔和的雨过青色软叮

价值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这份体面与认可!

来自后宫最高权威太后的当众赏赐,其意义远超物品本身。

朱婉清压下心中的激荡,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感激:“嫔妾谢太后娘娘隆恩!定当铭记娘娘教诲,克勤克俭,修身立德!”

她从容起身,在无数道意味不明的目光中,保持着得体的仪态,捧着赏赐,稳步退回自己的座位。

姿态不卑不亢,既未因得赏而喜形于色,也未因众人注视而惶恐不安。

周明兰真心为她高兴,低声道:“婉清姐姐,你真厉害!”

而,更多的目光却如同冰冷的针芒。

宜妃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眼神晦暗不明。

安阳公主几乎要将手中的帕子绞碎,看向朱婉清的目光充满了嫉恨。

其他一些妃嫔,也是神色各异,羡慕、嫉妒、警惕兼而有之。

宴席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继续。

朱婉清安静地坐在末席,品着杯中的菊花酒,酒液甘醇,却带着一丝凛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