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融坐在阳光厅的轮椅上,膝上摊开着一份轻薄的电子记事本,屏幕上显示的并非商业报告,而是一张经过精心梳理的、傅氏集团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谱。这是他授意张丽涵,结合她之前的观察报告和他自己的记忆,共同完善出来的“势力分布图”。
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傅宇成核心派(深蓝)、傅宇奇铁杆派(深红)、坚定中立派(浅灰),以及一些用特殊符号标记的——傅宇奇阵营中的边缘人物和态度暧昧的中立派。
他的身体依旧虚弱,长时间的专注会带来剧烈的头痛,但他的眼神却如同最冷静的棋手,审视着棋盘上每一个可能被争取、被瓦解的棋子。当众质询傅宇奇,冻结其项目资金,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较量,在于人心的向背。他要从内部,一点点蚕食、瓦解对手的势力联盟。
“是时候,考验一下这些饶‘忠诚’了。”他低声对身旁的张丽涵道,声音沙哑,却带着洞悉人性的冷冽。
策略是分层、精准的打击与拉拢。
对于态度暧昧的中立派,比如那位在董事会会议上曾对傅宇奇提议未明确反对的三堂叔傅文渊,傅融选择了由张丽涵出面,以探望家族长辈、请教商业经验为名,进行非正式的接触。
在一次下午茶的闲谈中,张丽涵看似无意地提及:“三叔公,融最近精神好些了,时常念叨着您当年在开拓北美市场时的魄力,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呢。只是他现在还不便出门……” 她语气恭敬,却巧妙地传递了两个信息:傅融记得并尊重他的过往功绩,且身体状况持续向好。随后,她又委婉地提到傅宇奇被冻结的项目可能会影响集团整体现金流,间接影响所有股东的利益,引发对方的深思。
对于傅宇奇阵营中的边缘人物,比如那位因儿子公司依赖傅宇奇派系订单而不得不站队的姑母傅静,傅融则采取了更直接的策略。他通过父亲傅宇成的影响力,由集团投资部“恰好”考察了一个与傅静儿子公司业务互补、且更具前景的新项目,并释放出合作意向。同时,张丽涵在一次家族聚会上,“随口”对傅静提起:“听豪堂弟最近牵线的那个政府项目,竞争很激烈,好像迅科科技也参与了,实力不容觑呢……” 看似分享信息,实则暗示傅宇奇派系并非唯一选择,且其主导的项目也面临变数。
最关键的策反,发生在一位掌握着傅宇奇部分资金往来秘密、但因近期被傅豪排挤而心生怨气的财务副总监身上。这个人,是傅融通过自己早年布下、绝对隐秘的渠道直接联系的。
在一个深夜,一通无法追踪来源的网络电话接通了这位副总监的家用号码。电话那头,经过处理的电子音平静地陈述了几个事实:包括他家人海外账户近期的异常资金流入,以及傅豪准备在下次架构调整中将他调离核心岗位的计划。最后,那个电子音给出了一句承诺:“傅融先生欣赏你的能力。是继续跟着一条即将沉没的船,还是为自己和家饶未来,留一条体面的后路,你自己选择。”
没有威胁,只有摆在面前的事实和一个充满诱惑的选项。
这些行动,如同无声的细雨,悄然渗透。
几后,效果开始初步显现。
三堂叔傅文渊在一次家族会议上,对傅宇奇提出的另一项动议,首次投了弃权票。
姑母傅静在面对陈芷妍的拉拢时,态度明显敷衍了许多。
而那位财务副总监,则通过隐秘渠道,传递回了一份无关紧要、却足以证明其“诚意”的、关于傅宇奇派系某个外围公司税务处理瑕疵的复印件。
傅宇奇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些微妙的变化。他发现一些原本听话的“自己人”开始找借口拖延办事,一些中立者的目光变得闪烁。他试图加强控制,用利益再次捆绑,用威胁进行恐吓,但裂痕一旦产生,便难以弥合。
忠诚,在绝对的利益、现实的威胁和未来的不确定性面前,正在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
傅融坐在轮椅上,听着张丽涵汇报这些积极的反馈,脸上没有任何得意的神色。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瓦解一个盘根错节的联盟需要耐心和精准的手段。但他相信,只要找准了人性的弱点,抓住了利益的命脉,再坚固的堡垒,也能从内部攻破。
这场无声的忠诚考验,正在傅氏帝国的肌理之下悄然进行,它比任何公开的对抗都更加凶险,也更能决定最终的胜负。权力的平,随着一颗颗棋子的悄然变色,正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