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N次元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167章 齐破之后周公威,怀柔笼络诸侯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7章 齐破之后周公威,怀柔笼络诸侯心

齐国既覆,临淄城中血火未散,百姓流离,哀声震地。

关东诸侯虽表面上沉寂,却暗中人人惊惶。

燕、宋、卫、鲁等国的使臣接连赶赴镐京,他们或言“从未与齐同谋”,或言“愿以厚贡谢罪”,一时间,大周朝堂门庭若剩

周军大胜,士气正盛,本可趁势东进,彻底镇压关东。

然而周公旦却并未下令再度挥师,反而召集群臣,于朝堂之上郑重言道:“齐虽逆命而亡,然其民皆受祸。今大周承命,不可恃武而轻弃仁义。兵可立威,德方能定心。若欲久安下,必当威德并施。”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

武将多有不平,纷纷上前谏道:“殿下,齐国方才与三监余孽勾结,几欲动摇王室。此时若不彻底肃清,纵其残部,恐为后患!”

周公却神色沉定,徐徐答曰:“若以铁血一概相加,诸侯皆惧而不服,只会怀疑朝廷图其土地财货,逼其同心反抗。今齐既亡国,余民无主,正当以宽仁笼络之。留人心,远胜取城池。蠢诸君不可不察。”

姜子牙听罢,暗暗颔首。

他素知周公有圣贤之姿,但能在慈血火方休之际,仍以德怀柔下,已是非同凡响。

——

是日,大周下诏,命遣使赈济齐地,修复宗庙,免除三年徭役与赋税。

齐侯虽已失国,但仍得以奉为“附庸侯”,迁居镐京,以象示下:周室虽讨伐叛乱,但不灭人宗,不绝人国。

此诏一出,关东诸侯大惊。燕侯叹曰:“周公之威,如雷霆霹雳;周公之德,若春风拂面。威德并施,谁能抗拒?”宋国使臣更回国劝谏其君:“殿下,周公既能夺齐,亦能赐齐。此乃命之归,顺之则安,逆之则亡。”

各国君臣闻之,皆生惧意。

卫国本欲观望,竟主动遣子入镐京为质,以表忠心。

鲁国更公开宣誓,愿与周共尊王室。

诸侯之间,原本暗潮潜伏,如今却在周公的怀柔与雷霆并施之下渐渐消解。

——

镐京之中,百官皆拜贺,群情大悦。

有人上奏:“殿下仁威并举,诸侯既服,下可谓安矣!”

周公却并不因此而自矜,他目光深远,声音沉稳:“今日诸侯虽暂安,然暗流未必全息。三监余党犹在,关东诸侯心机难测。若只恃一时之胜,则是自欺。唯有持之以恒,宽以待人,严以治国,方能令下长治久安。”

此言一出,殿上肃然无声。

百官虽心中安定,却都知周公所言极是:齐国已灭,关东虽服,但此局不过初定,未来仍有风雨。

——

在此局势下,镐京秩序逐渐重整,朝堂气象焕然。

大周王朝的旗帜高悬在下之上,既有霹雳之威,又有浩然之德。

诸侯人人屏息观望,不敢轻举妄动。

关东虽未全安,却已在周公的谋断之中渐渐失去了再合谋叛乱的根基。

齐国既亡,关东诸侯表面恭顺,实则暗潮未平。

齐地余孽四散而逃,有的投奔燕鲁,有的潜入宋卫,更有流匪假借“齐侯旧臣”之名,聚众作乱,鼓动百姓反叛大周。

——

消息接连传入镐京。

“报!齐地东境,流寇自号‘齐义军’,劫掠官仓,焚毁周军屯所!”

“报!鲁侯境内,藏匿齐地旧族,不奉周诏!”

“报!燕国城中,有人传言‘齐虽亡,关东犹在’,百姓心惶动!”

朝堂之上,群臣再度分裂。

有言者奏道:“殿下仁德虽怀远人,但国心机多变,齐国余孽借其为羽翼,若不立刻整军,必将生出祸端。”

亦有人进言:“诸侯未必真心反叛,不过是心存疑惧。若再以刀兵相逼,只会使其合力,反成周室大患。”

争执不休,声浪如潮。

周公却沉吟不语,直到姜子牙出列,沉声言道:“殿下仁德,诸侯已服,但乱未尽,火未息。齐之余孽若与诸侯合流,必将再起。此时不可迟疑,宜以雷霆断之!”

周公抬眼,目光如炬:“雷霆固能断局,但若无仁政,则难得民心。兵与德,不可偏废。孤已定计,诸君且观。”

——

次日,大周使臣齐赴关东,宣读王命,晓谕下。

诏书之中既申明“赈恤齐民”,又直指“藏匿乱贼者,与齐同罪”。

周公更下令,凡归顺大周者,不问旧怨,一律赦免;但若挟乱拒命,必以王师问罪。

此举一出,关东诸侯心神大震。

鲁侯闻诏后,犹豫不决,其群臣纷纷劝阻:“若交出齐族,恐寒下人心。”然另一派则言:“若抗诏不从,周公必举兵东来,鲁岂能独挡?”最终鲁侯只得暗中将齐族余部驱逐境外,借此表明“并未庇护”。

燕国却不同,燕侯性格骄矜,不愿受制。

他暗中召集齐地余孽,欲以此为兵,试探周室的底线。

夜间,燕地已有军士操演,号称“齐义军重整”。

消息传至镐京,周公立刻断言:“燕侯心怀叵测,此举非但庇贼,更是挑衅。既然如此,当以兵镇之,以威立国!”

——

于是,镐京号令三军,姜子牙亲领先锋,武庚、召公同掌后备。

周军大旗东指,直逼燕境。

关东诸侯一见周军再起,人权寒。

宋、卫、鲁急忙遣使表忠,唯独燕侯咬牙不服,执意迎战。

——

战事于燕境之北骤然爆发。

齐余孽鼓噪于前,燕军夹击于后,势若合流。

然周军早有准备,姜子牙挥动打神鞭,阵法开合如山河倾覆,齐军余孽瞬息崩散。

武庚率精骑直入燕阵,一日之间,斩首千余。

周公亲临阵前,披甲执剑,大声喝道:“逆命者亡,顺者昌!燕侯若执迷不悟,孤必以命伐之!”

燕军本已军心不稳,此时闻周公声震如雷,士气顿时崩解。城门大开,群臣束手。

燕侯仓皇出逃,却为本国臣子所擒,献于周军军门。

周公并未斩之,而是将其幽禁镐京,以儆下。

——

自此一役,关东诸侯震怖。

齐余孽彻底溃散,再无合谋之力。

下皆知:周公之仁能怀人,周公之威能破敌,威德并施,无可抗拒。

——

这正是:

铁骑东征破燕侯,仁威并举镇诸侯。

齐亡余孽终成土,大义昭然定九州。

——

自此,齐国之乱余声寂灭,关东诸侯皆折服于大周威德。

然周公心知,下虽定于表,暗潮却未必全息。九州之局,方才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