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N次元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65章 禹王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章 禹王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

平定了,淮水,妖猿后,大禹的声望,在人人心中,像燃烧的烽火,一般迅速蔓延,几乎,把整个华夏照得通明。

他的名字,从山巅到田野,从奴隶的,粗布衣襟,到士饶案牍,都带着恭敬与希望。

凭借这无上的威望,与人皇的权柄,他下达了动员令:九州之内,凡能耕作、能担挑、能挥锤的青壮,皆须赴命。

旌旗如浪,号角震,一场史无前例的,治水浩劫,转为史无前例的,治水大业,就在这样,一片呼号和泪水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场持续,整整十三年的,漫长征途。

无数的日月,在他的肩头碾过,山川在他的脚下改道。

大禹手持那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河镇底神珍铁”,每一次铁与岩石的碰撞都像是地间的鼓点,发出沉闷而又坚决的回应。

脚踏伯益以神木制成的“水行舟”,舟在潮涌中颠簸,溅起的水雾在他衣襟上凝成一层薄冰,但他从未因此后退一步。

他的足迹踏遍九州每一寸泥土:从山脊的峭壁到河谷的软泥,从被洪水吞噬的村庄到新生的洼地,那里有他的汗,有他的血,有他挥不去的脚印。

白日里,他与数百万治水大军并肩作战。

洪水携带着残枝、巨石和死亡的气息,像猛兽一般扑来。

万人合力,堆筑堤防,挖掘沟渠,搬运巨石,背负着沉重的粮草与器械。

大禹用那神铁劈山截流,山体开裂的石粉在阳光下飞舞,像是穹洒下的灰色尘雨。

冀州壶口处,龙门山被劈成两截,黄河怒卷而下,从此不再横冲直撞;荆州巫山被他破开,长江变得驯顺,滋润着两岸的良田。

每一次成功的改道,都会带来短暂的狂喜与长久的劳累,士兵们的欢呼声与木槌的叩击声交织成史诗般的乐章。

夜幕降临时,篝火旁,他与伯益并肩而坐。

两韧声论地形、测流势、画舆图。

兽皮卷上密密麻麻的是一笔笔血与汗之下的推算:河道该疏到何处、山脊应削去多少、何处筑坝才能长久稳固。

伯益指着地图,指节在火光里微微颤抖;大禹的目光冷静如水,每一条路线都像是他为后代铺就的脉络。

《山海舆图》在他们手下愈发完整,细密到足以让后来的人辨识每一条伏流与暗沟。

这些夜晚的推敲与辩论,是治水成功不可见却不可或缺的部分。

十三年间,他虽掌握至高的名分,可日常却比任何一名劳工更为辛苦。

他与最卑微的搬运工同吃粗粝的饭,睡在潮湿的泥地上,衣衫褴褛。

双手被石块、绳索磨裂出厚茧,指节布满黑色的印痕;双脚在常年的浸泡与寒冷中坍塌、溃烂,皮肤呈现暗沉的紫黑。

即便如此,没有一刻怨言,从他的背影里只能看到坚定与承受。

他并不是没有家。

在不远的涂山之上,涂山氏日夜守望着远方的大水与远行的丈夫。

她的眼中有风霜也有深沉的期待。

第一次路过涂山,他听见了自己刚出世孩儿启的第一声啼哭,那稚嫩的哭声像一把锋利的刀,悚然刺入他的心。

他多想一推门进去,抱一抱那未曾谋面的婴儿,但他只是站在门外片刻,望着妻子那带着期盼的脸,低声答道:“治水未平,我何以为家?”

罢转身,头也不回地踏入滂沱雨幕。

第二次回家,是五年之后,院中已传来孩子稚嫩的呼唤:“父亲!”那声音像是春水,柔软又急牵

他脚步为之一滞,想要推门而入,想要抱抱这已会叫他“父亲”的孩子,但远方依旧有未平的洪水在呼喊,村落仍被水泡着,他再一次压下了心中的私念,拒绝了妻子眼底燃起的希望。

第三次时,启已十多岁,孩童从破旧茅屋中冲出,紧紧抱住他的大腿,哭喊着不要离开。

门口的涂山氏泪流满面,却不敢出声挽留。

那一刻,铁血之身的英雄也有了刹那的软弱,久压的泪水决堤而出,热流沿着他粗糙的面颊滑落。

但他依旧没有踏入家门,只是推开孩子,向妻子作了深深的一拜,随后又义无反关回到那条没有尽头的征途上。

这就是令后世无数华夏儿女为之动容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每一次转身都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将家国置于私情之上的沉重选择。

终于,在第十三年,当他最后一次将神铁沉入那堵塞的河脉,随着一记巨响,阻隔的石块四分五裂,滔洪流顺着崭新的河道怒吼着奔向东海,长达近百年的灾祸在这一刻被彻底遏止。

空逐渐褪去铅灰,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被净化的大地上,土壤的气息夹着青草与泥土的芳香,深深地进入每一个幸存者的肺腑。

山巅上的人群像潮水般涌下,他们的脚踩在露出的肥沃土地上,先是呆立良久,随后爆发出震的欢呼。

有人跪地哭泣,有人抱头仰望穹。

那位因十三年劳苦而衣衫褴褛、满身沧桑的“人皇”,被众人高高抬起,投向空:

“大禹!大禹!大禹!”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回荡在山河之间。

风吹过,吹起了他凌乱的发,吹散了他肩上的尘土,也吹向了万里江山——这一刻,他的名字已与大地的脉络同在。

九之上,玄黄功德如瀑般陨落,浓烈而神圣,不亚于三皇功成之时。

以凡人之躯,大禹完成了连圣人都未曾达成的壮举——彻底梳理洪荒水脉。

他的功绩,超越了历代人皇,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族第一圣皇!

正是:

十三载治水功成,三过家门万古名。

从此江山归禹定,家国下启新声。

而这位功德无量的圣皇,在平定百年洪水之后,又将如何处置早已名存实亡的“禅让制”?

一个全新的、影响数千年的“王朝”时代,正悄然在他手中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