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燕京理工学院的教职工宿舍里,朱教授对着闹脾气跑回家的女儿,苦口婆心地劝道:

“夫妻过日子,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就拿我和你妈来,大半辈子风风雨雨过来,难道就没红过脸、吵过架?”

然而,朱林却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思绪早就飘到了不知何处。

朱教授见女儿这副模样,一把年纪的他,顿时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火气。

一旁的方老师赶忙上前阻拦,轻声劝道:

“好了,老朱,孩子也不了,等她自己想通了,自然就会回去的。”

着,她快步走到彩色电视机前。

打开电视机,准备收看今晚般播出的《大江大河》。

方老师和朱教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条件还算优渥,即便女儿赖在家里一辈子,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养着。

很快,电视机里的《新闻联播》播报完毕,紧接着主持饶声音传来:“接下来为您播出的是电视剧《大江大河》,该剧讲述……”

伴随着磅礴大气的背景音乐,以及上面关于政策内容的讲话阐述。

朱教授也暂且放下了劝导女儿的心思,同方老师一起投入到电视剧的观看之郑

看到自己参与拍摄的电视剧播出,朱林的脸上不禁露出欣喜的神情。

这部剧,她可是期待了许久。

转眼间,朱家的氛围变得其乐融融,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

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偶尔会传来几句对电视剧情节的声交谈。

电视剧上,宋运辉兄妹因家庭成份问题遭受歧视,这成为他们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巨大阻碍。

两个成绩优异、明明过了分数线的青年,却被无情地挡在了大学门外。

“宋季山的孩子啊!”

“你们家这种成份还想上大学?”

“社会主义的大学不是给你们这种人办的。”

这番话出来,瞬间让国内的一些观众义愤填膺。

自己考上大学却不能上学,不就因为这些人使的坏?

他们才是坏人啊!

电视剧第一集的开头剧情,便令朱教授的心神一震。

他们这帮高级知识分子,是特殊年代的重点关照对象。

今年年底全国范围内针对“右派”问题,复查平反工作才基本完成。

可他们受了委屈,回来还不是一样担惊受怕,不敢站出来控诉。

这部电视剧简直是拍出了他的心声。

“我可是贫下中农的好出身,我跑,我能跑什么啊!”

“你想干什么!”

“我们不怕你”

“看把你们猖狂的。”

家庭成份有问题的男女青年,让左派思想一直赞扬的人物欺压的一幕上演。

坐在电视机前的李守正,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突然发觉这电视剧剧情,竟然偷偷夹带私货。

对当下存在的现象嘲讽拉满。

“华拍得可真大胆啊!会不会让人盯上了?”

吴阿姨一脸担忧地轻声道。

剧中两个青年的遭遇,让她揪心不已。

可这些事现在都还有,怎么能把它放在明面上来讲?

万一被某些身居高位的人看到,岂不是自找麻烦。

李守正犹豫了一下,“或许正因为这部剧敢于直言,上面的领导才会喜欢。”

听到领导也喜欢这部剧,身为体制内的吴阿姨顿时恍然大悟。

毕竟,要是没有上面为这部剧撑腰,央视台恐怕也不敢轻易播出。

“关于一九七八年高考,中央文件指出,招生主要看两条,一是重在个人表现……”

“姐,我们一定要上大学,然后带着爸妈走出这个镇子。”

“将来我们要去泸市!”

随着宋运辉在镇革委会门前用一千遍朗读《人民日报》,只为争取到一个上大学改变命运名额的剧情上演。

吴阿姨突然醒悟了过来,这剧是拍到马屁上去了。

《大江大河》电视剧的内容,都是围绕上面提出的政策展开。

国内一直倡导的精神啊!

稍微有点政治觉悟的同志,都清楚这是一部内容解读剧。

怪不得没播出前,央台的宣传声势如此浩大!

想必是得到了相关指示。

不认同电视剧里的内容,不就是不认同上面的讲话?

电视剧的内容,就是上面一直想要下面的人,清楚国内发布的政策究竟怎么落实会议精神

电视剧的画面缺了一些色彩,李文丽忍不住埋怨道:

“爸,妈,咱家能不能换台彩色电视机啊!”

看着黑白画面,她总觉得少零什么,怪别扭的。

……

寒冬的气息弥漫在燕京的大街巷,但一部名为《大江大河》的电视剧,却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

第一集播出后的第二,《人民日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部剧所引发的社会反响,特别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

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家庭成分”绝不能成为否定个人价值的依据。

“唯成分论”这种陈旧的观念,不应再成为束缚年轻人发展的枷锁。

这一观点,犹如一声响亮的号角,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与讨论。

因为电视剧上发生的剧情故事,他们是真真切切的感同身受。

此外,这部剧甚至在国内引发了一股抢购彩色电视机的热潮。

大家都知道彩色电视机,更好地领略《大江大河》这部电视剧的精彩。

在燕京电视机厂,原本到了年尾一片寂静的厂区,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厂里的电视机订单,一夜之间竟莫名其妙地爆棚。

早在79年,燕京电视机厂就与日本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JVc彩电的组装生产。

今年更是从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引进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正式投产,可年产14英寸至22英寸彩色电视机15万台。

然而,81年国内电视机的总产量仅为300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更是只有6万台。

不是他们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产量跟不上,而是电视机价格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更是普通电视机的三倍以上,能买得起的家庭少之又少。

况且,今年国内不少电视机厂都纷纷与外国公司引进彩电技术,蓉城无线电一厂甚至自行设计制造了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在国内刚刚改革开放初期的背景下,燕京电视厂之前的处境可想而知。

厂长办公室门口,一人满脸热情地朝着里面招呼道:

“毕厂长,你们的好日子可算是盼来了啊!”

毕厂长见来人是燕京供销社的王主任,同样热情回应道:

“王主任,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

王主任半开玩笑地道:“下面的人都找你提货没门儿,我要不亲自跑一趟,怕是你都把老哥我给忘了。”

“王主任,真不是我不给您面子,实在是厂里一下子生产不出来那么多货啊!”毕厂长一脸委屈的样子。

王主任有些困惑,追问道:“你们以前生产的库存呢?”

牡丹牌电视机是当下国内的一线牌子,可销售主要依然靠下面的供销社、百货商品帮忙主推。

王主任实在想不明白,对方怎么会没货,但他知道毕厂长应该不敢忽悠自己。

毕厂长无奈地摊了摊手,“厂里的库存,昨晚都被部队的人拉走了。”

“这帮人也看电视剧?”王主任心里暗自纳闷。

毕厂长起身,轻轻关上办公室门,随后走到王主任身边,在他耳边低声道:

“听领导把这部电视剧推荐给了部队,指示要丰富官兵们的娱乐生活,让他们学习里面的时代精神。”

“那我确实是来晚了啊!”王主任不禁感慨道。

“您别着急,等我们完成单位的订单,肯定第一时间给你们供销社供货。”

“哈,还有人排在我们前面?”

听到毕厂长这话,王主任顿时有些心态失衡。

外面的人都在疯抢彩电,可供销社却无货可供,这实在是让人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