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的电脑屏幕上,数据流如瀑布般奔涌,新升级的系统模块在任务栏闪烁着微光——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罪恶功能系统、罪恶克星功能系统、身临其境功能系统……十个尖端技术模块如同精密齿轮,咬合运转,织成一张无死角的技术之网。
其中,超高模拟画像技术已臻化境。此刻,它正以死者袁术的骨骼为基础,结合模糊相片、现场残留的毛发dNA,甚至是那具被石灰腐蚀的腐烂尸体特征,进行多维度建模。屏幕上,腐烂的皮肤被逐层剥离,白骨的每一处细微损伤都被标注分析,再通过人体与人体比对、脸型比对技术,精准还原出袁术生前的相貌,连左脸颊那颗黑痣的形状、大都与身份证照片分毫不差。
“太神了……”周志斌凑过来,看着屏幕上从白骨到人脸的“复活”过程,忍不住惊叹。
案发现场字幕技术同步启动,在虚拟重建的废弃工厂场景里,自动标注出关键信息:【石灰池边缘提取到的轮胎印,与桑海林奔驰车胎纹吻合度98%】【袁术指甲缝里的纤维,来自桑海林当穿的羊毛外套】【监控盲区的车辆停留时间,与桑海林手机信号消失时段完全重合】。每一条字幕都像无声的证据,钉在虚拟场景的对应位置。
追踪之瞳功能则沿着桑海林的行踪轨迹延伸出一条红线:从车祸现场的急刹痕迹,到他给袁术转漳银行记录;从他深夜驾车往返废弃工厂的路线,到他偷偷维修车辆时与维修工的对话录音……红线穿过城市的大街巷,将所有碎片化线索串联成完整的证据链,连他删除的通话记录、加密的聊信息,都被黑客超高技术一一破解,呈现在屏幕上。
“看这里。”李阳指着屏幕,罪恶功能系统正深度分析桑海林的社交网络——他与表哥赵德发的密聊记录里,多次提到“处理掉那个麻烦的司机”;他向电视台台长隐晦行贿,试图掩盖可能的负面新闻;甚至还有他与某个建材商的交易,暗示劣质石灰的源头与他有关。而罪恶克星系统则同步匹配出对应的法律条款,标注出“包庇罪”“伪证罪”等多项罪名。
身临其境功能系统更是将众人拉入虚拟现场:跟着桑海林的视角走进工厂,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跳加速(通过生理数据模拟);听着袁术的怒吼,能体会到他的慌乱(结合语音情绪分析);甚至能“触摸”到他递钱时颤抖的手指(通过动作捕捉技术还原)。
“还有更关键的。”李阳切换到技术证物扫描系统界面。双系统自动扫描了桑海林的车底、衣物纤维、甚至他书房里的电脑硬盘,最终在一个不起眼的U盘里发现了决定性证据——一段被他遗忘的行车记录仪片段。画面中,他在工厂门口停留时,副驾座位上放着一份劣质石灰的质检报告,上面有他的签名,证明他早已知晓赵德发销售伪劣产品,甚至参与其郑
“这不仅能证明他案发后逃逸,还能牵扯出他包庇赵德发、参与非法交易的罪校”李阳将所有证据整理成报告,抬头看向站在身后的郑一民、季洁、佟林等人,“桑海林背后的势力,包括他利用职务之便勾结的建材商、收受回扣的电视台领导,都已通过资金流向和通讯记录锁定,证据链完整。”
郑一民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证据,深吸一口气:“行动!”
抓捕行动异常顺利。当桑海林还在直播间对着镜头微笑时,周志斌和王勇已经出现在他身后。他看到警察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僵住,眼神里的惊慌与李阳虚拟场景中模拟的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赵德发及其背后的销售网络、电视台的受贿官员也被同步抓获。审讯室里,面对铁证,桑海林不再狡辩,全盘交代了自己参与劣质石灰交易、案发后因恐惧逃逸并试图掩盖罪行的全部过程。
当最后一名嫌疑人被押上车,季洁看着李阳的电脑屏幕,上面“案件告破”的提示格外醒目。“这些技术,真是让罪恶无所遁形。”她感慨道。
佟林点点头:“但技术终究是工具,真正能终结罪恶的,是我们对真相的执着。”
李阳关掉电脑,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桌面上,映出十个技术模块的图标。他知道,这些技术不仅还原了案件真相,更照亮了人性深处的黑暗——而这,正是技术存在的意义。
重案六组的办公室里,众人相视一笑。案件告破的成就感,不仅来自将罪犯绳之以法,更来自于见证技术与正义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份罪恶都无处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