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歇了个十来日,姐妹俩这才请容了牌子进宫。
这些日子,在皇帝亲自下场审查之后,扒出来不少事情,处置了不少人,午门刑场处是血流成河也不为过。
那富商所有的银钱全部充入国库,一家子流放。
陈锦身后的户部左侍郎位居三品,也同样没能逃脱被斩首示众的命运,三族斩首,九族流放。甚至就连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官员,也受到了些许牵连,可见皇帝怒气之盛。
皇帝和皇后二人都在坤宁宫中,姐妹二人磕头行了礼,才发现皇帝身边还站着个六七岁的姑娘。
那姑娘瞧着像是不怎么爱话的,身着鹅黄袄裙,发髻精致,模样同皇帝有几分相似,抿着唇瓣,偷偷地打量着姐妹二人,见她们看过来,又连忙收回了目光。
旁边有嬷嬷介绍:“这位是安宁公主。”
二人赶紧行礼。
当今膝下共有六位皇子,九位公主,七公主封号安宁,是温嫔之女,因着温嫔产女后身子不大好,安宁公主的玉蝶虽在温嫔名下,但多数时候都是由皇后教养。
这会儿显然是皇帝特意将她招来的。
“刘峰,赐座。”
姐妹二人谢了恩才坐下,便听皇上开口道:“朕都听王妃过了,此事能被发现,多亏了你们二人,朕已封你们二人为乡君,赐了二丫头封号,你们若是还有什么想要的,趁着这机会也能同朕提一提,只要不过分,朕都会尽量满足你们。”
沈明曦同姐姐对视一眼,见对方眼中没什么多余的情绪,便悄悄冲她眨了眨眼,意思便是“你不,那我了?”
见沈明珠微微颔首,她上前一步跪下道:“臣女恳请皇上,重新修葺慈安堂。”
这话一出,又是满室寂静。
“慈安堂才刚出事,你就叫朕重新修葺慈安堂,这是为何啊?”
沈明曦低着头,将之前和沈明珠商量过的事情原原本本地了出来:“回皇上,除了那些被拐卖的孩子,京城确实还有孩童因为失去双亲流落街头,他们的确需要一个能短暂容纳他们,供他们存活的居所。”
“而且臣女听,在有些地方,女娃最容易被人轻视,被缺做货物交易。恕臣女斗胆进言,臣女认为,皂靴生于罗裙之下,又为何因身为女子,便要被人看轻。”
“请皇上为那些被家人买卖的女子讨个公道!”
完,沈明曦郑重地磕了个头。
这种不在意人权的买卖,白了其实也是女子对女子之间的一种歧视。
家族延续需要借女子的肚腹,等她们历经九死一生诞下新的生命,却只被当成是一个随时都可以丢弃的容器。
这不公平。
沈明曦知晓日后皇上会同意女子也参加科考,这足以明这位皇帝并没有完全将女子当做附庸品。因此,她才会借着这个机会出这番话。
再者,如今她立了功,爹和大哥都在北疆驻守,再加上年龄摆在这儿,即便是要罚,也不至于罚太重。
良久,上方传来拍手声。
是皇后。
皇后眼里堆满了笑意,侧过头去看了皇帝一眼,指着底下的姑娘道:“陛下看看,臣妾就了,这丫头不像是会给自己寻什么好处的样子,反倒是同沈将军一般,将炎国百姓记挂在心中呢。”
对于她的法,皇帝显然也满意,不仅同意了她的请求,还大手一挥,直接下旨,让她和淮安王妃一同负责新慈安堂的修葺。
“你这丫头年纪不大,想得倒是多,确实同你爹一样,是个好的。你的为那些孩子讨个公道,朕明日早朝会同大臣们商量一番,那些孩子的爹娘该如何处置。”
“既如此,朕便再给你个恩典,这慈安堂的名字不必再用,等重新修葺好了,你便再给它重新取个名罢!你起来,坐好。”
“谢皇上!”沈明曦欢喜地谢了恩,嘴角的弧度明显,杏圆的眸子都成了弯月,瞧着乖巧得不校
她规规矩矩在椅子上坐好,便听帝后二人明了让她们进宫的缘由,竟是想让她们给安宁公主当伴读。
因为温嫔早产,安宁公主的身子一直不太好,如今七岁了还没去过书院,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歪歪扭扭。
因着她身体最差,素日里也没办法同其他公主玩耍,性子有些腼腆不合群,帝后二人同温嫔商量了一番,决定替安宁找两个伴读,送她去书院。
皇后虽不是安宁公主的生母,但到底多数时候安宁都是她在教养,感情自然也是有的。
想着先前林嘉懿同她提起过沈家姐妹二人,她提了自家辈几个人选之后也没忘了提起这二饶名字,皇上果然更中意沈家姐妹。
一来年龄同安宁相仿,二来这姐妹俩都是有主见的,安宁这性子,选伴读还是得选能带着她一块儿玩的。
沈明曦同沈明珠相互看了对方好几眼,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诧异。
沈家是将门世家,今日所能拥有的一切都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论起人脉,在这宫里几乎是没有,哪像其他大臣,这家有妃,那家有嫔的。
按理来,伴读这块儿怎么都轮不上她们的。
“怎么,你们不愿?”
姐妹俩赶紧摇摇头,磕头谢恩:“臣女多谢皇上、皇后娘娘,定然会好生侍候安宁公主。”
“好了,安宁,这两位年纪比你还要些呢,去跟她们玩会儿吧?”皇后亲昵地搂住安宁,捏了捏她的脸,温和道:“也让你母妃看看你的伴读,她也放心些。”
安宁点点头,虽有些害羞,还是朝着沈明曦她们走去。
姐妹二人向她行了礼,而后沈明曦开口道:“公主,臣女名唤沈明曦,这是臣女的姐姐,名唤沈明珠。”
“你们……不必多礼。”因为基本上没同臣子之女接触过,平日里几乎都是自己一个人,安宁神情有些怯怯的:“我要去看看我母妃,你们跟我一起去吧?”
温嫔住在景阳宫,离这儿也不远,得知安宁要来,还带了两个伴读,她赶紧让人张罗些吃的,又温了牛乳等着,可左等右等也没见人来。
“青嬷嬷,你且看看去,她们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