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科幻 > 幽谷怨灵 > 第2500章 星轨续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槐树的枝桠积了层薄雪时,星芽正在调试工坊的“时光留声机”。铜制的喇叭口对着窗外,收集着风雪掠过枝头的声响,混着壁炉里木柴的噼啪声,像在复刻1987年那个雪夜的静谧。她的指尖划过刻满星图的转盘,调出段模糊的录音——是林砚临终前的呓语,反复念着“星星糖,甜……”

“妈妈,曾曾外婆在什么?”六岁的望举着颗冻成冰的星星糖跑进来,糖块里嵌着片冻干的艾草叶,是他在“世界艾草园”里亲手摘的。

星接过冰糖,呵气融化表面的霜花:“她呀,甜味冻不住,就像星星冻不住光。”

过街桥的全息投影升级了“星轨预测”功能。文学家根据数据模型,在星图地砖上标出了未来百年的北斗七星轨迹。孩子们踩着发光的星轨奔跑,笑声惊起檐下的冰棱,折射出的光斑落在“林陈记”的招牌上,让烫金的星图在雪夜里格外明亮。

陈星把父亲的铁皮盒送去做了纳米修复,磨损的锁扣重新焕发光泽,只是那些被岁月磨浅的星图凹痕,特意保留了原来的模样。“这疆让时光有痕迹’,”老人抚摸着盒面,“就像爷爷们的牵挂,要带着温度传下去。”

巴黎的“星砚”分店举办了场特殊的展览,展出的全是“非物质遗产”——有法国学徒曾孙女记录的制糖口诀,有非洲加盟商背诵的《灶台下的年轮》片段,还有段来自南极科考站的录音,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讲述着星星糖如何帮他们抵御孤独。策展人这是“甜味的活态传潮。

星芽的《星芽的星图》出版了,这本书用AR技术实现了“星图互动”,读者扫描插画里的老槐树,就能看到全息影像的林砚在讲述故事。书的最后一页是张空白的星图,附言写着:“现在,该你画下属于自己的星星了。”

盲童艺术家的《听星》交响乐有了太空版本,NASA将乐谱数据发送给深空探测器,让这段带着艾草香的旋律,成为人类向宇宙发出的“甜味问候”。地面控制中心的屏幕上,音符随着探测器的轨迹跳动,像串在星河间游走的星星糖。

星砚博物馆的“根”展区前,多了台“时光打印机”。参观者写下自己的甜味故事,机器就会用老槐树的纤维打印出星图形状的书签,每张书签里都嵌着粒来自老城区的泥土。有位华裔老人打印了张书签,背面写着:“爷爷他1987年吃过陈家的糖,现在我带着糖的味道回家了。”

望在幼儿园的“我的祖先”主题活动中,捧着父亲的铁皮盒做展示。他还不清“见义勇为”的含义,却会指着星图:“曾曾外公救了人,曾曾外婆写了故事,他们的星星现在还亮着。”老师拍下这一幕发到网上,配文:“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活在有温度的历史里。”

全球“星砚”分店的“星种计划”有了新进展——太空归来的槐树种子,在老城区的实验室里发了芽。幼苗的子叶上竟有淡淡的星图纹路,科学家这是“太空辐射留下的印记”,星却觉得,这是父亲和陈守义在土里写下的回信。

林砚的百年诞辰那,全球的“星砚”分店同时举行了“星空朗读会”。不同语言的读者同时朗读《灶台下的年轮》的片段,音频通过卫星信号传向太空,与《听星》的旋律在星河间交汇。老城区的居民聚集在过街桥上,看全息投影里的星轨与地球的弧线重合,像颗被甜味包裹的蓝色星球。

陈星的身体渐渐衰弱,却坚持每去工坊转一圈。他坐在壁炉前,听星芽和望讨论新的星星糖配方,看全息投影里全球分店的实时画面,浑浊的眼睛里,映着比年轻时更亮的光。

“你看那幼苗,”老人指着实验室传来的影像,“根往深里扎,芽往亮处长,多像咱们的故事。”

深秋的傍晚,第一场雪又落了下来。望举着刚做好的星星糖模具,在雪地里拓印星图,一个个北斗七星的印记在白地上蔓延,像片正在生长的星河。星芽用全息投影把这些印记连成线,与过街桥的星轨地砖呼应,让整个老城区都变成了巨大的星图。

全球的“星砚”分店同时点亮了星图灯,灯光在雪夜里连成的轨迹,与探测器在宇宙中画出的航线遥相呼应。陈星站在老槐树下,看着望的笑声在雪雾里散开,忽然觉得父亲和林砚就站在光里,他们身边围着陈守义、念念、星……无数个被故事浸润的身影,正朝着新来的人微笑。

“该交班了。”老人对着星空轻声,像在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交接。

铜铃在风雪里轻轻摇晃,铃声混着烤糖的甜香、艾草的清苦,还有孩子们的笑声,穿过老城区的街巷,穿过时光的缝隙,朝着更远的星河飘去。

星芽望着漫飞雪,忽然明白那些代代相传的,从来不是具体的手艺或故事,而是种相信——相信爱能穿越岁月,相信甜能融化苦涩,相信每个平凡的人,都能在时光里,种下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工坊的灯亮了整夜,壁炉里的火燃得很旺,仿佛要把所有的温暖,都酿进即将到来的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