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凤凰小说网 > 科幻 > 幽谷怨灵 > 第2272章 光阴根边的麦香与布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72章 光阴根边的麦香与布穗

芒种的热风裹着麦香漫过院墙,张阿姨蹲在院角翻晒蓝草籽,竹匾里的种子混着细的麦壳——是上周去郊区收麦时沾的,此刻在阳光下泛着金亮,像父亲当年机床厂的铜齿轮,总带着点收获的踏实。蓝布围裙的口袋里装着新绣的麦穗图案,银线在布上勾勒出饱满的颗粒,针脚密得能接住飘落的麦糠。

父亲的银线盒旁多了个麦秸筐。是老农送来的新麦秸编的,筐底垫着蓝布,\"让银线也闻闻新麦的香\"。侄女在筐沿绣了银线麦芒,\"这些尖刺得朝着筐外,才不会扎着线\"。有位农艺师来看过,这民国铁皮盒与麦秸筐的搭配\"是最本真的时光容器,比陶瓷罐子更懂种子的心思\"。张阿姨总把要播种的蓝草籽放在麦秸筐里,\"麦秸透气,种子在里面能醒得快些\"。

蓝布麦袋成了新的收纳神器。农户们这靛蓝色的袋子\"装麦种不生虫,像给粮食穿了层护身符\"。侄女在袋面上绣了银线仓廪,\"让每个麦袋都住着丰收的希望\"。张阿姨缝麦袋的绳结时,总打\"吉祥结\",\"这结越拉越紧,就像日子,得攥着点劲才红火\"。有位种粮大户买了一百个,\"这袋子比塑料编织袋有良心,装麦时不硌手,还带着老辈人惜粮的意思\"。

体验店的\"麦布课\"赶上了农忙。张阿姨教大家用蓝布和麦秸做应景物件:麦秸蓝布帽、麦壳蓝布枕、麦香蓝布包,每件都带着田野的气息。有位白领来学做麦香包,\"要把南京的麦香带到写字楼,提醒自己饭是怎么来的\"。孩子们最爱做的是麦秸哨子,哨身用蓝布缠的,上面绣着银线鸟,\"这哨子吹起来,能把田野的风叫到城里来\"。

\"阿婆,能把麦浪绣在蓝布上吗?\"画家来定制作品,想把玄武湖周边的麦浪用银线表现出来。张阿姨带着他在麦地里看了三,\"顺风的麦烂伏着绣,逆风的得挺着绣,有风无风的样子差远了\"。她们合作的\"麦浪蓝布\"挂在农展馆时,总有人\"这布上的银线会动,像真的麦浪在眼前起伏\"。有位老农民摸着布笑了,\"这浪头的弧度,跟1968年我家地里的一模一样\"。

父亲的旧农具被裹上了蓝布。那把1970年代的镰刀,刀刃已经锈成褐色,张阿姨用银线把蓝布缠在木柄上,\"得让它在熟悉的颜色里歇着,毕竟割过二十年麦子\"。侄女把镰刀的使用痕迹拓印在蓝布标签上,\"这些划痕里藏着爷爷弯腰割麦的影子\"。有位农机手来看过,摸着蓝布缠的刀柄:\"这手感跟我师父那把老镰刀一样,木柄被汗浸得发亮,握着就有劲儿\"。

夏至的午后,蓝布上的银线麦穗泛着光。体验店组织\"尝新\"活动,大家在蓝布上绣下自己喜欢的粮食:麦、稻、豆、粟,都是南京常见的作物。张阿姨绣的是\"麦套棉\",\"你爷爷当年总在麦地里套种棉花,土地不能闲着,人也不能懒着\"。有人绣得豪放,银线在布上甩出长芒;有人绣得细致,麦壳的纹路都清清楚楚。这些蓝布被拼在一起,做成\"五谷长卷\",侄女\"这卷布上的针脚,是对土地最实在的敬礼\"。

父亲的银线盒里多了包新麦粉。是张阿姨用今年的新麦磨的,装在蓝布袋里,\"让银线也沾点新麦的甜\"。粉袋上绣着银线秤星,\"每颗麦粒都该被称出分量\"。侄女这麦粉\"能用来浆布,比化学浆糊有麦香\"。有位面点师来看过,想用这麦粉做蓝布纹样的馒头,\"让吃的人也能看见光阴的颜色\"。

大暑的蝉鸣里,张阿姨在蓝布上绣新的麦秸。针脚穿过布面时,远处传来脱粒机的轰鸣,与银线划过布的声响重合,像时光在麦场上打滚。院角的蓝草长得比人高,叶片间藏着早熟的种子,侄女\"蓝草也在学麦子,把果实藏得实实的\"。阳光透过麦浪照在蓝布上,银线的反光在布面流动,像麦芒在风中颤动,又像布穗在岁月里饱满,最终在光阴的根上,堆成一片沉甸甸的金黄。

张阿姨放下银针,看着布上的麦浪与粮仓,突然明白光阴根与土地的关系——它们都不话,却都在生长;都很朴素,却都最慷慨。就像这蓝布上的银线,一头连着麦香的实在,一头连着布穗的温柔,在时光的土壤里,长成了让人踏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