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满在坐标广场的蔷薇花丛中发现个褪色的布包时,春风正卷着花瓣掠过石板路。布包里装着个铁皮盒,打开后飘出淡淡的草木香——是晒干的野蔷薇和银杏叶,叶片间夹着张纸条,沈砚之的字迹在岁月里泛着温润的光:“每个季节都有信使,春是蔷薇,秋是银杏,它们会把思念带到想去的地方。”
社区要在广场旁建座“四季驿站”,让居民们分享季节的故事。林满把铁皮盒放进展示柜,旁边摆着孩子们画的季节图:春的蔷薇、夏的星空、秋的银杏、冬的灯笼,每张画都标着“送给沈叔叔”。有个扎羊角辫的姑娘指着春的画问:“林姐姐,沈叔叔能收到吗?”她蹲下来闻了闻新开的蔷薇:“你看,花儿都开了,就是他回信啦。”
边境的“哨兵”寄来罐松果,附信里:“这是冬在哨所旁捡的,沈叔叔松果是冬的信使,会带来春的消息。”林满把松果放在驿站的陈列架上,阳光透过玻璃罐照进来,松果的纹路在光影里流转,像无数个正在倒计时的春。
“四季驿站”开放那,沈砚之的奶奶带来了本旧相册。里面是不同季节的照片:春他在院子里栽蔷薇,夏在星空下看书,秋在香樟树下捡银杏,冬在雪地里堆雪人。奶奶翻到张两饶合影,笑着:“砚之总,要陪满看遍每个季节的样子。”林满摸着照片里年轻的身影,忽然明白,有些陪伴会穿越时光,让每个季节都带着熟悉的温度。
林满在整理铁皮盒的夹层时,发现包花肥。包装上写着“给满的蔷薇”,日期是沈砚之牺牲前一个月。她忽然想起那年春,自己抱怨院子里的蔷薇长势不好,没过多久就收到包花肥,当时只当是母亲买的,现在才懂,那些沉默的付出里,藏着他最细腻的牵挂。
孩子们在“四季驿站”举办了场“信使交换会”。大家带来各自的季节信物:春的花瓣、夏的露珠瓶、秋的枫叶、冬的冰晶照片,每个信物都附着张纸条,写着想对边境伙伴的话。有个男孩认真地把银杏叶压进信里:“这样沈叔叔就知道,家乡的秋到了。”
夏来临的时候,“四季驿站”的星空观测角建成了。孩子们在这里用望远镜看星星,赵刚给他们讲沈砚之巡逻时的故事:“他总夏的星星最亮,因为那是牺牲的战友在眨眼。”有个孩子指着最亮的那颗星:“那是沈叔叔在给我们当季节信使吧?”林满望着星空,想起沈砚之那封信里的“边境的月光很亮”,原来所谓永恒,就是让每个季节的风景里,都有他未曾缺席的痕迹。
林满在设计驿站的季节墙时,特意留了块黑板,让居民们写下每个季节的心事。有人写“春的蔷薇开了,想你了”,有人写“夏的星空很美,谢谢你”,还有人写“秋的银杏黄了,我们很好”。她在黑板的角落画了朵的蔷薇,旁边写着“沈砚之的季节”,仿佛看见他正站在花旁,笑着读那些温暖的句子。
秋的周末,“四季驿站”举办了场银杏节。孩子们用银杏叶做了很多手工艺品,寄给了边境的“哨兵”。有个姑娘做了串银杏风铃,挂在驿站的屋檐下,风一吹,叮当作响,像无数个季节的信使在轻声歌唱。
冬来临的时候,林满在驿站的壁炉旁放了个信箱。“这是‘给春的信’,”她对孩子们,“把冬的愿望写进去,春来的时候,信使会把回信带来。”孩子们纷纷提笔写信,有个孩子写道:“希望沈叔叔的蔷薇,明年开得更旺。”
开春时,“四季驿站”的第一株蔷薇爬满了篱笆。林满打开冬的信箱,里面的信上都落了层薄薄的花粉,像春的信使留下的吻痕。她把铁皮盒里的干花撒在蔷薇丛中,想起沈砚之纸条上的话,忽然觉得每个季节都在轻声回应:“我收到你的思念了,我也在想你。”
林满走到季节墙前,看着黑板上不断更新的字迹,看着屋檐下叮当作响的银杏风铃,看着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的身影。她知道,有些等待从不会落空,就像蔷薇总会如约绽放,就像银杏总会在秋泛黄,那些藏在季节里的爱与牵挂,早已化作时光里最温柔的信使,在每个轮回的四季里,悄悄传递,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