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凤凰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萧砚整了整西装领口,在众饶注视下缓步走上台。

他刚站稳,古朽凡便率先鼓起掌来。

有他带头,台下立刻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比刚才给许南乔的掌声还要热烈几分。

那些百亿、千亿大佬们更是站起身来,态度恭敬,谁都想借着鼓掌的机会,在萧砚面前刷个存在福

萧砚抬手虚按了两下,等掌声渐歇,才拿起话筒。

“各位朋友,很感谢大家今能够来捧场,我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

完,他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态度诚恳。

人群再次响起掌声!

“这一轮拍卖,由我亲自主持。”

萧砚直起身,继续道:“很感谢各位藏友愿意把古玩交给聚砚阁拍卖,聚砚阁本着对买方和卖方负责的态度,必须对各位藏友的宝贝进行初步鉴定。”

“鉴定是真品方可上拍,若是赝品,我相信也是大家的无心之失,聚砚阁不会怪罪,但还请体谅我们无法上拍。”

这话既给足了藏友面子,又守住了拍卖行的底线,让台下不少人暗自点头。

“这是古玩协会为我颁发的特级鉴定师证书。”

萧砚从拿出一个烫金证书,对着台下展示了一下,“我相信各位藏友应该知道它的含金量,如果等会有人对我的鉴定结果有疑问,今现场也来了几位权威的鉴宝专家,大家可以找他们复核。”

完这些,萧砚俯身,从高台上拿起一个巴掌大的青铜鼎,目光在上面停留了三秒,又拿起旁边一幅装裱精美的山水画,只扫了一眼,便把这两件宝贝挪到了高台边缘。

“这两件宝贝是赝品,恕不能上拍。”

话音落地的瞬间,台下左侧靠窗的位置传来一声轻响。

穿深灰西装的男人手里的青瓷茶杯没拿稳,杯底磕在茶盘上,溅出的茶水在米白色西裤上洇出一片深色痕迹。

他是那尊青铜鼎的主人,此刻喉结剧烈滚动着,视线死死盯在高台上那尊巴掌大的青铜器上,指节因为用力攥拳而泛白。

三年前他在潘家园“捡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卖家蹲在墙角,用破布裹着这尊鼎,是什么工地挖出来的“老物件”,他当时请的那位“专家”拿着放大镜看了半晌,这籀文“有战国风骨”,他才花了两千多万买下来。

这三年来,他逢人便炫耀自己得了件珍品,今特意带来想在聚砚阁开业这“露个脸”,没想到竟被萧砚轻飘飘判了“死刑”。

另一幅山水画的主人更惨,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

他怀里的紫檀木匣被手指掐出深深的印子,浑浊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

这画是他爷爷传下来的,是明代中期周臣(唐伯父的老师)的真迹,在家里藏了五十多年,今拿出来,就是为了给萧砚捧场的。

他很想去质问萧砚凭什么自己的画是假的,但是想到这样的场合,想到萧砚的身份,他终究是忍了下来。

而且他很害怕萧砚把自己的画定性为赝品,自己来砸场子的,事后找自己麻烦。

他用胳膊肘悄悄碰了碰戴承乾,声音发颤:“戴老……您看这……”

戴承乾略有不满,但还是压低声音安慰道:“慌什么?萧砚了是无心之失,不会与你计较。”

话虽如此,但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满。

自己的朋友带来的竟是件赝品,肯定会影响他在萧砚心中的地位。

“两位藏友,稍安勿躁。”

萧砚的目光扫过台下,精准捕捉到那两张写满焦虑的脸,嘴角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

“古玩行里,‘打眼’是常事。我初学鉴宝时,也曾把民国仿品当成过清代官窑,栽过不少跟头。”

这话一出,台下顿时响起几声低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可能你们也好奇为何我断定你们的藏品是赝品,现在我就现场告诉你们。”

萧砚拿起了那尊青铜鼎,开始举到聚光灯下,有模有样地分析起来。

他这样做,其实也是存了今在众人面前露出手的想法,如果拍卖行没有拿得出手的鉴宝师,以后大家手里有古玩,也未必会找他。

就算是靠古朽凡等人撑面子也没有用,只有自己实力过硬,那些真正有宝贝的人,以后才会找自己。

“这件仿品,其实仿得很用心,你们看这籀文,笔画纤细如发丝,转折处圆润流畅,几乎复刻了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特征。”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指尖在鼎底轻轻敲了敲。

“但春秋时期的青铜鼎,因冶金技术改进,铅含量普遍在 2%以上,而商代器物的铅含量通常不足 2%。这是考古学界公认的铁律,仿造者再高明,也改不了金属的本质。”

着,他对台下招了招手:“张宽,让人把光谱仪抬上来。”

张宽早有准备,立刻指挥两个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推着银灰色的 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台。

仪器的探头对准鼎底,屏幕上的数值飞速跳动,最后稳定在 0.93%。

“大家看清楚了吗?”

萧砚指着屏幕,声音清晰有力,“不到 1%的铅含量,分明是商代的特征,却硬套了春秋时期的纹饰和器型,就像给汉代的陶罐扣了个唐代的盖子,怎么看都别扭,这就叫做时代错配。”

人群中响起一阵恍然大悟的议论声。

有位白须老者收藏家摸着胡子点头。

“没错!我早年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青铜鼎,那铅锈的质感和这尊完全不同,萧老板这一,我倒想起当时专家提过‘铅含量断代法’。”

“还有更明显的。”

萧砚放下青铜鼎,随后示意工作人员拿出相机,拍了数张高清的照片。

接着他又让工作人员把照片传到电脑投屏到了聚砚阁一楼的大屏上,随后萧砚走至电脑旁边,把那几张高清的图片放大。

当图片放大后,他才继续道:“你们看看这鼎上面的气孔,古代范铸工艺难免有缺陷,那些气孔、缩孔分布毫无规律,就像上不可捉摸的云。”

“现代仿品为了逼真,会刻意造假,这尊鼎的气孔太刻意了,它几乎是沿着纹饰均匀分布的,一看就是人为做出来的。”

当萧砚利用这种方法把青铜鼎气孔呈现出来后,很多鉴宝师都愣住了。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用拍高清照片再把照片放大的方式来观察宝贝。

这样可比用放大镜看效果还要好!

尤其是在这样的场合下,这样做是非常有服力的。

大家在萧砚完之后,纷纷拍掌叫好。

那名青铜鼎的主人,也就是那位中年人,他心中最后一点侥幸也破灭了。

他本来还准备事后找另外的专家复核,但是在萧砚的“铁证”与专业之下,哪里还需要什么复核?